[发明专利]一种大气环境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642565.3 | 申请日: | 2017-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2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杜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气 环境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气环境管理方法及系统。该大气管理方法包括:气体检测传感器采集预设城市区域的大气信息,并发送给气体检测处理装置;判断大气信息是否在预设标准大气信息范围内,得到异常大气信息,并发送给环境控制装置;确定环境异常类型信息,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并发送给环境监控中心服务器;对预设城市区域进行环境大气调节。还涉及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气体检测传感器、气体检测处理装置、环境控制装置、环境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本发明在周期内采集预设城市区域的大气信息,再根据制定与大气信息相应的环境保护计划,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到城市的大气环境状况,并对大气环境状况进行及时的调节,使得人们生活环境舒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环境大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气环境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各个行业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等,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近几年,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一种以互联互通、全面感知、智能融合、协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国内多个大中城市纷纷开展了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采用智能的方式对城市环境大气进行管理。但是目前的城市环境的管理中并没有办法在及时了解到当时城市的环境问题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应的进行调节和监管,另外现有的技术中预测大气的效率比较低,准确率不高,同时无法及时对大气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城市环境的管理中并没有办法在及时了解到当时城市的环境问题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应的进行调节和监管,另外现有的技术中预测大气的效率比较低,准确率不高,同时无法及时对大气进行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气环境管理方法,该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预设的时间周期内,气体检测传感器采集预设城市区域的大气信息,并将所述大气信息发送给气体检测处理装置;
S2,所述气体检测处理装置判断所述大气信息是否在预设标准大气信息范围内,若否,则对不在所述预设标准大气信息范围内的所述大气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异常大气信息,同时将所述异常大气信息发送给环境控制装置,并发出与所述异常大气信息对应的预警信号;
S3,所述环境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异常大气信息与预设环境异常类型信息,确定与所述异常大气信息对应的环境异常类型信息,并根据所述环境异常类型信息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并将所述环境保护计划的信息发送给环境监控中心服务器;
S4,所述环境监控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环境保护计划的信息对所述预设城市区域的大气环境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的方法,在周期内采集预设城市区域的大气信息,再对大气信息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大气信息与预设标准大气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再根据判断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计划,这样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到城市的大气环境状况,还可以及时对出现不好的大气环境状况进行调节,同时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人们,使得人们对环境状况及时了解。
进一步地,所述S2中还包括:若只有一种所述大气信息不在所述预设标准大气信息范围内时,则将不在所述预设标准大气信息范围内的所述大气信息存储起来,同时发送给所述环境控制装置,并发出与所述异常大气信息对应的预警信号。
上述进一步地有益效果:当只有一种的大气信息不在预设标准大气信息范围内时,就只需要对这一种大气信息进行处理,并直接发送给环境控制装置,节约了时间,也简化了步骤。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大气环境管理系统,该大气管理系统包括:
气体检测传感器、气体检测处理装置、环境控制装置、环境监控中心服务器;
所述气体检测传感器,用于在预设的时间周期内,采集预设城市区域的大气信息,并将所述大气信息发送给所述气体检测处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25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