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襟缝翼操纵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1540.1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7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达;王晓熠;严少波;赵继;徐向荣;刘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13/00 | 分类号: | B64C13/00;B64C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李小芳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襟缝翼 操纵 手柄 | ||
公开了一种襟缝翼操纵手柄,其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其检测襟缝翼操纵手柄的位移并生成第一位移检测信号;第二位移传感器,其检测襟缝翼操纵手柄的位移并生成第二位移检测信号;第一控制指令模块,其接收第一位移检测信号;以及第二控制指令模块,其接收第二位移检测信号,其中第一控制指令模块处于备用状态并且第二控制指令模块处于工作状态,第一控制指令模块将第一位移检测信号发送给第二控制指令模块,第二控制指令模块比较第一和第二位移检测信号并在第一和第二位移检测信号之间的差值在误差容限内的情况下将第一或第二位移检测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发送给襟缝翼控制计算机以控制襟缝翼操作。还提供了一种操作襟缝翼操纵手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且尤其涉及飞机的襟缝翼操纵手柄。
背景技术
现代大型飞机的高升力系统包括位于机翼前缘的缝翼和位于机翼后缘的襟翼。在飞机起飞、着陆等低速阶段,可通过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的向外伸出、向下弯曲来增大机翼面积从而改变构型并提供飞机升力,以保证飞机有合理的滑跑距离和安全的起飞速度,同时改善飞机爬升率、进场速率及进场姿态等。
襟/缝翼操纵手柄(Flap/Slat Control Lever,即FSCL)是高升力系统的操纵部件,用于控制襟翼和缝翼的伸出和收回。FSCL通常安装在中央操纵台上,以便由飞行员操作。图1示出了传统FSCL的立体示图,其主要包括例如把手101、带位置标志的导光板102、壳体103、锁紧片104、带有力感装置的拉杆105、弹簧组件106、柱塞107、锁止销108、扇形齿轮109、卡档110、小齿轮轴111、卡槽112、与拉杆相连的行星齿轮系和四路RVDT传感器(未示出)等。在操作时,飞行员首先需要提起把手101,使把手101带动拉杆105沿滑轨(一般为卡槽形式)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拉杆105的力感装置产生阻碍运动的提起力和摩擦力。同时,拉杆105带动行星齿轮系旋转驱动RVDT传感器,从而生成拉杆位移信号传送给襟缝翼控制计算机(Slat/Flap Control Computer,即SFCC),SFCC可根据该拉杆位移信号来控制襟翼和缝翼的操作。
FSCL的功能虽然简单,但是随着飞机系统安全性水平与复杂性的日益增长,对其可用性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早期单通道飞机高升力系统失效概率的设计要求是小于等于1E-6,因此传统架构的FSCL能够满足系统对其可用性的要求。后期大型双通道飞机高升力系统失效概率的设计要求小于等于1E-9,因此自上向下分配到手柄,要求其失效概率应小于等于1E-9。传统架构的手柄的失效概率远不能达到小于1E-9的水平。
此外,FSCL的操纵舒适性也难以控制。手柄具有一定的提起力和摩擦力,提起力使得手柄能够锁紧而处在相应的卡槽内,当需要移动手柄时,必须克服提起力,然后才能够沿着导轨移动。当手柄沿着导轨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提供飞行员在移动手柄过程中的感觉力。提起力和摩擦力的设计都应符合人机功效和功能的需求,如果过大,会造成飞行员的负担;如果过小,手柄很难划入到卡槽内。如果摩擦力过小,操纵过程中手感不明显,也容易造成误操作。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襟缝翼操纵手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襟缝翼操纵手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襟缝翼操纵手柄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襟缝翼操纵手柄的位移并生成第一位移检测信号;第二位移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襟缝翼操纵手柄的位移并生成第二位移检测信号;第一控制指令模块,其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第一位移检测信号;以及第二控制指令模块,其接收来自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第二位移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模块处于备用状态并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模块将所述第一位移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模块比较所述第一位移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位移检测信号并在所述第一位移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位移检测信号之间的差值在误差容限内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位移检测信号或所述第二位移检测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发送给襟缝翼控制计算机以控制襟缝翼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15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