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含模式识别受体中TLR3配体的纳米颗粒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1339.3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0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吴珺;邹诗;黄顺梅;杜艳芹;马赛厄斯·埃普尔;维多利亚·索科洛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含 模式识别 受体 tlr3 纳米 颗粒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模式识别受体中TLR3配体的纳米颗粒载体CaP/PEI/poly(I:C)/SiO2‑SH,所述化合物包括以磷酸钙纳米颗粒为内核,内核表面接枝有PEI,内核表面吸附载有Poly(I:C),内核外部为二氧化硅外壳,所述二氧化硅外壳在三甲氧基甲硅烷的作用下使其携带硫醇基团而具有功能化,并可携带不同荧光染料,如FITC,Cy5等。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医药用途。本发明的纳米颗粒性质稳定,细胞毒性较小,并可携带不同荧光染料,可以该纳米颗粒为载体,有效实现poly(I:C)与TLR3结合,通过激活TLR3介导的信号通路,增强干扰素和促炎因子的产生,因此有望作为药物体内成像和疫苗的载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模式识别受体中TLR3配体的纳米颗粒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多种纳米颗粒中,磷酸钙纳米颗粒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高生物降解性、体积小以及高亲和力,可与一些核酸共价功能化等特性,因其有可观的应用前景。该纳米颗粒已被用于各种领域,如转染、基因沉默、药物传输、光动力治疗等。一些大分子物质常常无法穿透细胞膜,因此,一个有效的载体如纳米颗粒是必需的。
磷酸钙纳米颗粒的大小约100纳米很容易被细胞摄取,随后溶解在溶酶体中。多项研究证实多壳包裹的磷酸钙纳米颗粒可在免疫学中用途广泛,例如用于预防性和治疗性免疫和特定的B细胞活化。
对许多病毒感染,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如艾滋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用于预防或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疫苗通常是减毒活疫苗病毒或灭活病原体。理想的疫苗应该提供抗原和佐剂并能保护这些免疫激活生物分子,防止这些分子在达到他们的目标细胞前降解。这意味着疫苗运载系统应该模拟自然病原体的成分和免疫过程。
天然免疫针对的主要靶分子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相对应的识别受体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RR)。PAMP主要指病原体细胞表面的分子或核酸成分,它们在进化中趋于保守,是病原体生存所必须得。来源于病原体的核酸,包括单链和双链RNA,是PAMP的其中一大类。TLR是PRR中的一大家族,TLR3位于细胞内,能够识别病毒的双链RNA。人工合成的双链RNA类似物聚肌胞胞苷酸(poly(I:C)),为TLR3的配体,能够被TLR3识别并激活TLR3,另外poly(I:C)还能被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所识别。
TLR3在胞内识别poly(I:C)并被其激活后,能够募集下游的衔接蛋白MyD88和TRIF,TLR3可通过MyD88依赖途径诱导炎症性细胞因子如IL-1、TNF-α、IL-6和IL-12的表达,参与非特异性抗病毒反应,同时通过MyD88非依赖途径诱导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以及IFN-β、IP-10等抗病毒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诱导DC的分化成熟以及抗病毒免疫反应。胞质的MDA-5可在线粒体外模被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所招募。MDA-5虽然与TLR3利用的是不同的衔接蛋白,但下游的信号通路是相同的,都能激活一系列的转录因子,包括IRF3,IRF7和NF-κB,诱导抗炎或促炎因子(IL-6,IL-10),I型干扰素(IFN-α/β)以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模式识别受体中TLR3配体的纳米颗粒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模式识别受体中TLR3配体的纳米颗粒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S1、制备CaP/PEI:制备PEI-磷酸钙纳米颗粒;
S2、制备CaP/PEI/poly(I:C):将步骤S1制备得到的PEI-磷酸钙纳米颗粒与水溶的poly(I:C)或含荧光素的poly(I:C)混合,15~35℃下搅拌,得到负载有poly(I:C)的PEI-磷酸钙纳米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13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