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1025.3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6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关野哲也;坂元信幸;山本寿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71 | 分类号: | H01R13/71;H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第1壳体,容纳有多个第1端子;第2壳体,容纳能与第1端子连接的多个第2端子,能与第1壳体嵌合;短路端子,容纳在第1壳体中,并具有与相邻的第1端子分别接触的一对接触片;解除部,设置在第2壳体上,使接触片移位以解除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镀锡,形成于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滑动部,设置在第2壳体上,与解除部相比配置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方向前侧,使接触片移位以使接触片在第1端子上滑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将容纳在壳体中的多个端子间连接的短路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已有例的连接器,已知一种连接器包括:容纳多个作为第1端子的阴端子的第1壳体;容纳能与阴端子连接的多个作为第2端子的阳端子并能嵌合在第1壳体上的第2壳体;容纳在第1壳体中并具有与相邻的阴端子分别接触的接触片的短路端子;以及设置在第2壳体上并使接触片移位以解除阴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的作为解除部的解除片(参照专利文献1(JP 2007-073268 A))。
在该已有例的连接器中,例如,容纳在第1壳体中的多个阴端子中相邻的2个阴端子,与控制气囊的工作的气囊电路连接。
该相邻的2个阴端子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与容纳在第1壳体中的短路端子的接触片接触,从而经由短路端子连接。
这样,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经由短路端子将2个阴端子彼此连接,从而在2个阴端子间不会产生电位差,防止气囊的误爆。
对于2个阴端子与短路端子的连接,通过将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从而利用第2壳体的解除片使短路端子的接触片移位以解除阴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从而解除。
发明内容
在已有例的连接器中,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进行嵌合时,利用解除部使短路端子的接触片移位。
在已有例的连接器中,在接触片相对于第1端子的接触负荷大的情况下,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力会增大,但若减小接触片的接触负荷,则第1端子与短路端子的连接可靠性有可能下降。
因此,在已有例的连接器中,减小接触片的接触负荷,为了得到连接可靠性而在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形成镀金,但镀金的价格高,使得成本上升。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第1端子与短路端子的连接可靠性,并低成本化的连接器。
本申请的方面所涉及的连接器包括:第1壳体,容纳有多个第1端子;第2壳体,容纳能与第1端子连接的多个第2端子,能与第1壳体嵌合;短路端子,容纳在第1壳体中,并具有与相邻的第1端子分别接触的一对接触片;解除部,设置在第2壳体上,使接触片移位以解除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镀锡,形成于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以及滑动部,设置在第2壳体,与解除部相比配置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方向前侧,使接触片移位以使接触片在第1端子上滑动。
由于在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形成有镀锡,与镀金相比能够更低廉,但在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形成使接触阻力增大的氧化膜。
但是,由于在第2壳体上设置有使接触片移位而使接触片在第1端子上滑动的滑动部,因此该氧化膜因滑动部所进行的接触片与第1端子的滑动而被去除,能够使第1端子与接触片以新生面接触。
因此,在本申请的方面所涉及的连接器中,即使减小接触片的接触负荷,并在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形成低廉的镀锡,也能够利用滑动部所进行的接触片与第1端子的滑动来去除氧化膜,保持第1端子与短路端子的连接可靠性,能够降低成本。
滑动部也可以位于一对短路端子的接触片之间。
在滑动部位于一对短路端子的接触片之间的情况下,能够用1个滑动部使2个接触片移位,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部的大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10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