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0008.8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1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刘;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8;F23G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杨霞,翟攀攀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动力电池 裂解 废气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报废车用动力电池的量随之增多,废旧车用动力电池的回收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关心的重点问题。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方法中,采用拆解后进裂解炉裂解是目前主要方法之一,此方法简单实用、能充分回收废旧电池里的有价材料,但裂解过程中裂解炉产生的有机废气浓度高、成分复杂、气味难闻,对后端废气治理工艺要求较高。
目前类似性质废气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冷凝法、催化氧化法、吸收法、微电荷分解法等。
冷凝法原理较为简单,是脱除和回收有机废气的较好方法,但对于浓度极高的有机废气,要获得较高的回收率,不仅能耗要求高,而且回收的有机废液为危险废物,处理费用高程序复杂。吸收法对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有一定的效果,但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气存在吸收不彻底、设备要求高、气味难闻且较易产生二次污染的后果。催化氧化和微电荷分解法对于低浓度的有机废气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对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气存在处理不彻底、气味难闻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的处理方法,能够稳定、高效的处理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而且无二次污染,适合处理高浓度、小气量、成分复杂的含氟有机废气。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通入直接燃烧炉中,空气氛燃烧得到一次废气;
S2、将一次废气通入骤冷塔中,喷淋急冷得到二次废气;
S3、将二次废气喷淋洗涤,接着进行碱液喷淋得到排放尾气。
本发明采用直接燃烧炉+骤冷塔+多级喷淋系统组合工艺处理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通过热交换后进入直接燃烧炉内,直接燃烧炉通过补充空气使废气在炉内充分燃烧分解,有机废气净化效率能达到99%;一次废气再经过骤冷塔进行急冷,急冷过程跨过二噁英易形成的温度区间,避免了二噁英的形成;最后经过多级喷淋系统进一步去除氟化物等污染因子,处理后排放尾气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优选地,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包括:碳酸乙烯酯、乙基磺酰氯、1,3-丙烷磺内酯、氟化氢。
优选地,S1中,直接燃烧炉进气气量≤6000m3/h,其中挥发性有机物≥10g/m3。
优选地,S1中,直接燃烧炉的燃烧温度≥900℃。
优选地,S2中,二次废气的温度≤200℃。
优选地,S3中,喷淋洗涤后废气的温度≤60℃。
优选地,本发明采用可调变频风机,可根据废气量调整、补充空气量。
本发明所得排放尾气中,非甲烷总烃小于120mg/m3,氟化物浓度小于5.0mg/m3,符合《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本发明适合处理高浓度、小气量、成分复杂的含氟有机废气。本发明所用装置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且无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某公司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的主要成分为:碳酸乙烯脂256g/m3,1-3-丙烷磺内酯11g/m3,乙基酰磺氯7.4g/m3,氟化氢9.1g/m3,废气量为500m3/h,废气出口温度250℃。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上述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通过耐高温耐腐蚀管道进行统一收集,然后通入直接燃烧炉的换热器中进行预热至550℃,然后进入直接燃烧炉中,补充空气后在炉内充分燃烧得到一次废气,燃烧温度为1000℃,直接燃烧炉总风量为5000m3/h,其中空气补充量为4500m3/h,一次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低于120mg/m3,充分燃烧过程中VOCs去除率达到99%;
S2、将一次废气通入骤冷塔中,一次废气的温度为800℃,骤冷塔中喷淋急冷得到二次废气,二次废气的温度为200℃;由于急冷过程中急速跨过300℃左右二噁英易形成的温度区间,有效避免了二噁英的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00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模具和插座面板
- 下一篇:一种消除免喷涂热塑性塑料流痕的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