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灾警报器的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39761.5 | 申请日: | 2017-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6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烙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29/14 | 分类号: | G08B2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火 检测装置 检测模块 燃料罐 触媒 加热器 火灾警报器 燃料 加热升温 壳体 明火 喷出 体内 输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灾警报器的检测装置,包括有一个壳体及一个检测模块,检测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检测模块包括有一个加热器,加热器包括有一个燃料罐、一个喷火座及一个触媒件,喷火座连接于燃料罐,燃料罐的燃料能够输出至喷火座,触媒件设置于喷火座能够出火的一侧,触媒件在工作温度以上时能够直接与喷火座所喷出的燃料产生反应,检测装置凭借上述结构,在加热升温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明火,能够提高检测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指一种火灾警报器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M483508号的“烟热两用的检测装置”专利案,其揭示有一种烟热两用的检测装置,包含一个杯体机构、一个发烟机构,以及一个发热机构。该杯体机构包括内外间隔的一个内杯体与一个外杯体,以及一个设置在该外杯体下方的下杯体。该外杯体界定出一个容置该内杯体的外杯空间。该内杯体具有一个内底壁,以及一个由该内底壁往上延伸的内周壁。该下杯体界定出一个与该外杯空间连通的下杯空间。该发烟机构设置在该下杯空间及该外杯空间中,并产生能导入该内杯体中的烟雾。该发热机构能产生热能地设置在该内底壁。
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发热机构是利用棉花、金属及煤油等能进行氧化反应或燃烧反应而发热,若以不产生火焰的氧化反应发热,温度低且速度慢,检测效率低,若以燃烧反应的方式发热,因过程中或持续产生火焰,危险性较高。且上述发烟机构是利用发烟罐来产生烟雾,发烟罐乃是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体积大且重量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灾警报器的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火灾警报器的检测装置,包括有一个壳体及一个检测模块的检测装置,该检测模块设置于该壳体内,该检测模块包括有一个加热器,该加热器包括有一个燃料罐、一个喷火座及一个触媒件,该喷火座连接于该燃料罐,该燃料罐的燃料能够输出至该喷火座,该触媒件设置于该喷火座能够出火的一侧,该触媒件在工作温度以上时能够直接与该喷火座所喷出的燃料产生反应,该检测装置凭借上述结构,在加热升温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明火,能够提高该检测装置的安全性。
该加热器还具有一个金属套,该金属套以套设方式同时连接于该喷火座及该触媒件。
该燃料罐设置有一个充填口及一个调节阀扳杆,该充填口与该调节阀扳杆分别穿过而凸伸出该壳体外。
该喷火座连接有一个压电钮开关,该压电钮开关穿过而凸伸于该壳体外。
该检测模块包括有一个烟雾产生器,该烟雾产生器包括有一个电热线圈、一个第一包覆件及一个第二包覆件,该电热线圈设置有一个发热部,该发热部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一导线且相异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二导线,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二导线能够分别直接或间接连接于电源并形成通路,该发热部能够利用电力发热,该第一包覆件包覆于该第一导线沿径向的外周缘,该第二包覆件包覆于该第二导线沿径向的外周缘,该第一包覆件与该第二包覆件由耐腐蚀材质制成。
该烟雾产生器具有一个电池,该电池设置于该壳体内,该电池的正极能够经由该第一导线直接或间接电连接于该发热部,该发热部能够经由该第二导线电连接于该电池的负极形成电路回路。
该烟雾产生器具有一个电路板及一个充电孔,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该电池的正极经由导线连接于该电路板的正极,该电路板的负极经由导线连接于该电池的负极形成另一电路回路,该充电孔位于该壳体的外表面。
该充电孔通过导线电连接于该电路板,该充电孔为通用串行总线型式的插孔。
该烟雾产生器具有一个开关,该开关设置于该壳体的底端并凸设于该壳体外,该电池的正极经由导线连接于该开关,该开关经由该第一导线电连接于该发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烙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烙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9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