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绑扎后梁下垃圾清理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8983.5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5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韩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1/12 | 分类号: | E01H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8 | 代理人: | 刘艳芝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绑扎 后梁 垃圾 清理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垃圾清理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绑扎后梁下垃圾清理工具。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现场实际工作中,梁钢筋绑扎之后会出现大块垃圾落入梁底的情况,有些梁的高度大于800mm,钢筋绑扎密度较大,人手臂不能直接将垃圾清理出来,对梁下的清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增加了清理难度,运用老的方式将梁上部钢筋拆解之后清理,二次绑扎造成了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同时可能也会影响施工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绑扎后梁下垃圾清理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钢筋绑扎密度大,梁下垃圾清理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绑扎后梁下垃圾清理工具,包括把手部分、抓手部分以及连接在把手部分和抓手部分之间的固定杆部分;其中,把手部分包括把手横杆、把手两侧立杆、受力滑竿,把手两侧立杆对称设置于把手横杆两个端部的下方,把手两侧立杆相对的面上具有U形卡槽,受力滑竿的两端分别位于把手两侧立杆的U形卡槽内,且能够在U形卡槽内移动;抓手部分包括均与联动轴承连接且对称设置的左侧抓手、右侧抓手,联动轴承通过固定轴杆与固定杆连接;固定杆部分包括固定杆、两侧斜杆、受力钢丝绳,固定杆的一端通过两侧斜杆与把手两侧立杆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轴杆连接,受力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受力滑竿上,另一端分为两个端头,一个端头连接左侧抓手,另一个端头连接右侧抓手。
固定杆中间为空心结构,受力钢丝绳穿过固定杆后与左侧抓手和右侧抓手连接。
固定轴杆穿过固定杆,其两端与联动轴承连接。
固定轴杆上具有受力钢丝绳孔洞,受力钢丝绳穿过该孔洞与左侧抓手和右侧抓手连接。
受力钢丝绳的两个端头与左侧抓手和右侧抓手的内侧连接。
固定杆端部两侧具有凹槽,左侧抓手、右侧抓手的一端分别置于凹槽内,且能够在凹槽内自由活动。
受力滑竿的两端具有滑竿固定件,用于将受力滑竿限定在U形卡槽内。
滑竿固定件为焊接于受力滑竿两端的圆球状结构,圆球状结构能够在U形卡槽内移动。
左侧抓手、右侧抓手与固定杆之间均连接受力弹簧。
受力弹簧连接在左侧抓手、右侧抓手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清理工具,可以对钢筋绑扎密度大的梁下垃圾进行快速清理,为现场实际的垃圾清理提供便利,减少在清理工程中投入的人力,加快清理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在垃圾清理过程中造成的二次破坏。
2、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迅捷。
3、该装置制作简单,均采用常规物料就可以快速制作,有效节约了成本。
4、采用联动式的连接方式,加长了探臂,并通过作用力的方式实现抓手的闭合,使得该装置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操作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垃圾清理工具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垃圾清理工具抓手的机构简图。
图3为本发明垃圾清理工具滑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联动轴承节点连接俯视图。
其中,图中的标识为:1-把手横杆;2-把手两侧立杆;3-受力滑竿;4-两侧斜杆;5-固定杆;6-受力钢丝绳;7-受力弹簧;10-联动轴承;11-左侧抓手;12-右侧抓手;13-滑竿固定件;14-固定轴杆;15-左侧轴承;16-右侧轴承;17-受力钢丝绳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钢筋绑扎后梁下垃圾清理工具,包括把手部分、抓手部分以及连接在把手部分和抓手部分之间的固定杆部分;其中,把手部分包括把手横杆、把手两侧立杆、受力滑竿,把手两侧立杆对称设置于把手横杆两个端部的下方,把手两侧立杆相对的面上具有U形卡槽,受力滑竿的两端分别位于把手两侧立杆的U形卡槽内,且能够在U形卡槽内移动;抓手部分包括均与联动轴承连接且对称设置的左侧抓手、右侧抓手,联动轴承通过固定轴杆与固定杆连接;固定杆部分包括固定杆、两侧斜杆、受力钢丝绳,固定杆的一端通过两侧斜杆与把手两侧立杆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轴杆连接,受力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受力滑竿上,另一端分为两个端头,一个端头连接左侧抓手,另一个端头连接右侧抓手。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8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动力多功能洗扫车
- 下一篇:一种起脊式多层消能浮式防波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