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8521.3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8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超;陈诚;吴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民筑友建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2 | 分类号: | E04C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建筑预制构件一般先在工厂集中预制生产,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提高了建造速度,减少了人工投入,节省了施工成本。但目前预制梁与预制柱的常见安装形式为两柱一梁一跨的形式,当施工现场需要安装大量预制梁时,预制梁只能单支吊装,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塔吊吊装次数增加,吊装效率降低,施工时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梁结构,该预制梁通过下层主筋连接将两支梁体贯穿连接为一个整体,解决了施工现场吊装次数多、效率低、周期长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梁结构,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通过下层主筋连接,所述下层主筋均沿长度方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设置。
通过力学计算布置贯穿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下层主筋,将两支梁体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施工现场通过一次吊装作业便可实现与预制柱形成三柱两梁两跨的安装结构,节省吊装次数,加快吊装进度,缩短整个施工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间隔设置。在与预制柱安装时,间隔部分搭接在三柱两梁两跨这一安装结构中位于中间位置的预制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主筋的两端均分别伸出所述第一梁体及第二梁体。下层主筋两端伸出部分搭接在三柱两梁两跨这一安装结构中位于两侧的预制柱上,达到钢筋锚固长度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主筋的伸出部分呈“L”型或“一”字型。其具体形式根据不同的安装需要进行选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沿长度方向埋设有若干箍筋。箍筋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设置,箍筋用来固定下层主筋的位置,防止在后续混凝土浇筑时下层主筋受到挤压而变形、移位,还能与预制梁结构内的各种钢筋一起形成良好的钢筋骨架,提高预制梁结构的抗压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箍筋为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或井字形箍筋等,其具体形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预制梁结构通过下层主筋将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建筑施工现场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塔吊进行一次吊装作业便可实现三柱两梁两跨的安装结构,节省了吊装次数,加快了吊装进度,提高了吊装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预制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预制梁与预制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预制梁结构;11、第一梁体;12、第二梁体;13、下层主筋;2、预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梁结构1,如图1所示,该预制梁结构1包括第一梁体11和第二梁体12,第一梁体11与第二梁体12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结构完全相同,两支梁体间隔设置且通过下层主筋13贯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下层主筋13均沿长度方向依次贯穿第一梁体11和第二梁体12设置,下层主筋13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梁体11及第二梁体12,伸出部分呈“L”型或“一”字型结构,以达到钢筋结构锚固长度要求。通过在第一梁体11和第二梁体12中贯穿设置下层主筋13,将两支梁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在现场施工的时候,塔吊进行一次吊装便可同时吊起两支梁体,通过两支梁体中间的间隔部分及两端伸出的钢筋部分安装到三根预制柱2上,与之形成三柱两梁两跨的安装结构,如图2所示,从而达到节省吊装次数,加快吊装进度,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下层主筋13的根数及伸出梁体部分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下层主筋13的根数选取为两根,下层主筋13伸出梁体两端的部分呈“一”字型结构。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下层主筋13位于第一梁体11和第二梁体12的下部,预制梁主要承受弯曲载荷,埋设于其中的下层主筋13起到结构性作用,将其设置在梁体下部,能更好地承受弯曲载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民筑友建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中民筑友建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8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纤维网格铺层增强混凝土受弯构件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竹木-混凝土组合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