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透反棱镜的激光光路耦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8093.4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0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裘祖荣;李浩鹏;路遥环;胡文川;刘佳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00 | 分类号: | G01C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棱镜 激光 耦合 系统 | ||
1.一种基于透反棱镜的激光光路耦合系统,包括由固定底座(11)和封装外壳(22)构成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光路出射窗口(23),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电源及数据线通孔(10),所述壳体内设有激光器固定槽、透反镜固定槽、红外测距仪安装部和平面反射镜固定槽;
所述激光器固定槽与所述固定底座(11)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激光器固定槽内安装有绿色十字激光发生器(12);
所述透反镜固定槽内设有透反棱镜(14),所述透反棱镜(14)采用光学镀膜工艺实现对红外激光测距仪光线的全透性和对所述绿色十字激光发生器(12)发射的绿色十字激光线的全反性;
所述红外测距仪安装部固定有红外激光测距仪(15),所述红外激光测距仪(15)发射的红外测距光线投射至所述透反棱镜(14);
所述平面反射镜固定槽与所述固定底座(11)的轴线方向垂直、且与激光器菱形槽的轴线成45°夹角,所述平面反射镜固定槽内固定有平面反射镜(13),所述绿色十字激光发生器(12)发射的绿色十字激光线经所述平面反射镜(13)反射前后光束垂直,经所述平面反射镜(13)反射后的绿色十字激光线投射至所述透反棱镜(14);
经过所述透反棱镜(14)的绿色十字激光线与红外测距光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透反棱镜的激光光路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棱镜(14)采用光学镀膜工艺是,在该透反棱镜(14)的半透面上涂覆有532nm带阻滤光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透反棱镜的激光光路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1)设有法兰(5)用以作为与动态测量环境之外的不动点测量基准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透反棱镜的激光光路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外壳(22)的内部结构与所述固定底座(11)的内部结构对称,所述封装外壳(22)与所述固定底座(11)扣合后通过螺栓连接成壳体,所述封装外壳(22)和所述固定底座(11)的材质为不透光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透反棱镜的激光光路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固定槽由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11)内的激光器下V型槽(1)和设置在所述封装外壳(22)内的激光器上V型槽(17)构成,所述激光器下V型槽(1)和所述激光器上V型槽(17)上下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透反棱镜的激光光路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距仪安装部有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11)内的红外测距仪固定台(7)和设置在所述封装外壳(22)内的红外测距仪容纳槽(21)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透反棱镜的激光光路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反射镜固定槽由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11)内的平面镜下固定槽(2)和设置在所述封装外壳(22)内的平面镜上固定槽(18)构成,所述平面镜下固定槽(2)和所述平面镜上固定槽(18)上下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透反棱镜的激光光路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镜固定槽由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11)内的透反镜下固定槽(3)和设置在所述封装外壳(22)内的透反镜上固定槽(20)构成,所述透反镜下固定槽(3)和所述透反镜上固定槽(20)上下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80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装载罗盘的激光标定装置
- 下一篇:基于UWB测距的惯导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