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6269.2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5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吴绍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绍飞 |
主分类号: | H01L29/778 | 分类号: | H01L29/778;H01L29/423;H01L21/335;H01L29/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质结 栅电极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增强型器件 阈值电压 绝缘栅 增强型 栅结构 鳍式 短沟道效应 发明器件 介电常数 栅介质层 钝化层 漏电极 漏电阻 能力强 栅介质 衬底 三维 | ||
1.一种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自下而上包括衬底(1)、GaN缓冲层(2)、GaN沟道层(3)、AlGaN势垒层(4)、栅介质层(5)、钝化层(6)和栅、源、漏电极,GaN沟道层和AlGaN势垒层形成AlGaN/GaN异质结,AlGaN/GaN异质结生成二维电子气,其特征在于:
栅电极采用凹槽栅结构,且包裹在AlGaN/GaN异质结的两侧和上方,形成三维栅结构;
栅电极与AlGaN/GaN异质结之间设有一层高介电常数的栅介质;
源、漏电极设在AlGaN/GaN异质结的两端,以实现与二维电子气的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中的衬底(1)采用蓝宝石或SiC或S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中缓冲层(2)采用GaN,厚度为1.5~3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中沟道层(3)为GaN,厚度为5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中势垒层(4)采用AlGaN,厚度是10~20nm,Al组分为10%~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中栅介质层(5)采用SiN或Al2O3,厚度是5~1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中凹槽栅的凹槽深度是3~8nm。
8.一种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Si面SiC或c面蓝宝石或Si衬底上,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生长1~3μm的GaN缓冲层;
2)在GaN缓冲层上生长5nm厚的GaN沟道层;
3)在GaN沟道层上生长10~20nm的AlGaN势垒层;
4)通过刻蚀AlGaN势垒层、GaN沟道层和GaN缓冲层的边缘部分,形成鳍型AlGaN/GaN异质结;
5)在GaN沟道层和AlGaN势垒层两端制作源、漏电极;
6)利用原子层淀积ALD或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技术在AlGaN、GaN和源、漏电极表面生长钝化层;
7)先刻蚀掉AlGaN势垒层上面的钝化层,再在AlGaN势垒层上表面进行刻蚀,形成凹槽;
8)在凹槽处利用原子层淀积ALD设备淀积栅介质层;
9)在栅介质层上光刻栅形状,并用电子束蒸发制备栅电极;
10)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设备在电极表面淀积SiN钝化层,刻蚀掉电极键合点上多余的钝化层,并进行金属互连蒸发,完成器件的制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生长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气体为三甲基镓和氨气,生长温度为850℃,压强为1.5×104Pa。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增强型鳍式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4)中鳍型AlGaN/GaN异质结,其宽度为200~5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绍飞,未经吴绍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62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