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区间隧道事故排烟风速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5985.9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3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朱培根;刘长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区间 隧道 事故 风速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铁区间隧道事故排烟风速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空隧道风速测定:在区间隧道无列车停放时,开启事故排烟系统,测定空隧道排烟风速;(20)真实事故排烟风速估算:利用空隧道排烟风速,根据经验公式,估算得到区间隧道有列车停放时的真实事故排烟风速。本发明的地铁区间隧道事故排烟风速确定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铁消防排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根据无列车停放时的排烟风速简便、快速估算列车正常运行于地铁区间隧道时的排烟风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当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事故时,防烟、排烟系统应能背着乘客疏散方向排烟,迎着乘客疏散方向送新风,向火灾区间提供一定送、排风量,以排除火灾区域的烟气,有利于人员逃生。为达到上述目的,区间隧道火灾时的排烟量,按单洞区间隧道断面的排烟流速不小于2m/s计算,但排烟流速不得大于11m/s。
为现场测试区间隧道事故排烟风速,为保证列车运行和人员安全,必须在地铁停运后进行。然而,地铁停运后,列车停入库房,地铁线路牵引动力线路断电,所以地铁停运后对列车再调度难度很大,且必须在地铁停运的时间间隙完成测试工作,测试时间紧张。因此在区间隧道事故通风排烟现场测试验证过程中,地铁列车是不能停留在区间隧道内的,只能测得区间隧道无列车停放的排烟风速。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只能测得地铁区间隧道无列车停放时的排烟风速,无法确定列车实际处于地铁区间隧道时的排烟风速,难以判断事故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其实际风速能否满足消防排烟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区间隧道事故排烟风速确定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快捷。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地铁区间隧道事故排烟风速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空隧道风速测定:在区间隧道无列车停放时,开启事故排烟系统,测定空隧道排烟风速;
(20)真实事故排烟风速估算:利用空隧道排烟风速,根据经验公式,估算得到区间隧道有列车停放时的真实事故排烟风速。
优选地,所述(20)真实事故排烟风速估算步骤具体为,根据下式计算真实事故排烟风速:
V2=0.6568V1+0.0037,
式中,V2为区间隧道有列车停放时的真实事故排烟风速,V1为区间隧道无列车停放时的空隧道排烟风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简单易行:本发明方法将隧道有无列车停放的排烟风速联系起来,简化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模式验证实验的过程,在夜间进行实验时,不需要调度列车,仅对无列车停放的区间隧道排烟风速进行实测,利用简易算法将实测结果转换为有列车停放的排烟风速,简单易行;
2、准确快捷: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经大量实验获取的公式,由实测空隧道风速估算真实事故排烟风速,准确快捷。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地铁区间隧道事故排烟风速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上行区间隧道车头火灾设计排烟模式示意图。
图3是区间隧道无车停放的事故排烟网络模型图。
图4是区间隧道有车停放的事故排烟网络模型图。
图5是本发明方法所得风速与现场实测风速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59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