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幕墙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3325.7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7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罗锦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郑学伟;丘杰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幕墙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幕墙安装结构,包括多个固定座以及多个装饰面板,每个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建筑墙体或墙体龙骨固定连接,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内端设置有一弹性锁紧机构;固定座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卡槽;装饰面板内侧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与相邻两个固定座连接的第一面板连接件和第二面板连接件;第一面板连接件向内延伸有一用于伸入第一卡槽内的连接板,连接板的末端设有用于与弹性锁紧机构卡接的倒钩;第二面板连接件向内延伸有一用于支撑在固定座上的支撑板,支撑板的末端设有用于伸入第二卡槽内的定位块。本发明技术方案拆装方便快捷,连接强度高、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幕墙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幕墙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建筑幕墙在大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它是一种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在以往,为了方便安装,幕墙上的面板与面板之间会留有缝隙,之后用材料填补缝隙,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为了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整体感,经常要求面板与面板之间不留缝隙,即无缝拼接。常见的幕墙安装是采用挂接,挂接的安装方式在安装时需要面板在安装位置处平移,通过平移才能使面板上的挂件移进并扣稳龙骨上的挂座,而为了达到无缝拼接,在采用挂接的方法安装面板时,必须顺序安装,即水平逐一安装或竖直逐一安装,难以多块面板同时安装,这对工期较为紧张的工程极为不利;而在安装结束后,如有面板需要更换,这时就必须拆除相邻的或整排整列的面板,这样会给面板的更换带来很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幕墙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幕墙安装结构,包括:
多个固定座,每个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建筑墙体或墙体龙骨固定连接,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端设置有一弹性锁紧机构;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卡槽;
多个装饰面板,每一所述装饰面板安装于上下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装饰面板内侧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与所述相邻两个固定座连接的第一面板连接件和第二面板连接件;
所述第一面板连接件向内延伸有一用于伸入所述第一卡槽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弹性锁紧机构卡接的倒钩;
所述第二面板连接件向内延伸有一用于支撑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末端设有用于伸入所述第二卡槽内的定位块。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板、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上下相对的垂直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中部上,且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上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所述第一卡槽内端的位置开设有上下贯穿、用于安装所述弹性锁紧机构的容纳腔,所述弹性锁紧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的上端并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卡槽内的楔形卡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底部并用于封闭所述容纳腔的封板、以及两端抵压在所述楔形卡块和封板之间的弹簧,所述楔形卡块伸入所述第一卡槽内的部分包括一面向所述第一卡槽外端的斜面以及一面向所述第一卡槽后端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或两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突起。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还包括一锁紧螺钉,当所述固定座与第一面板连接件和第二面板连接件连接时,所述支撑板、第一定位部、连接板均具有位于同一轴心线的通孔,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有螺孔,所述锁紧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并旋紧在所述螺孔上而使所述第一面板连接件和第二面板连接件锁紧在固定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3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