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模组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33210.8 | 申请日: | 2017-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7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新强;郭建成;陈滨全;陈隆欣;曾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荣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6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康春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阵列层 发光二极管芯片 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 液晶层 液晶显示模组 电路结构 滤光层 薄膜晶体管 相对设置 光面 出光面 电连接 出射 入射 | ||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液晶层,滤光层和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电路结构和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薄膜晶体管。所述液晶层朝向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的第二表面。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滤光层之间。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与所述电路结构电连接,每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均包括一出光面,光线由所出光面出射后入射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的第一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特别涉及一种厚度较小的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模组通常包括一光源部和一液晶显示面板。光线由光源部出射至液晶显示面板。光源部和液晶显示面板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并且光源部通常独立电连接和承载于一个电路板上,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较大,不符合当前电子产品薄型化的要求。因此,如何减小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较小的液晶显示模组。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
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
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电路结构;以及
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薄膜晶体管;
一朝向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的第二表面的液晶层;
一滤光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滤光层之间;以及
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与所述电路结构电连接,每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均包括一出光面,光线由所出光面出射后入射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的第一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每一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出光面均朝向所述第一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每一发光二极管芯片通过打线连接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电路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每一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出光面均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光反射层,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光反射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封装罩,每一封装罩覆盖一发光二极管芯片。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和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的第一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一调节腔。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腔收容一光学膜。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腔中还设有一空气层。
本发明通过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层的第一表面设置电路结构和第二表面设置薄膜晶体管,将电路结构和薄膜晶体管电连接,并将发光二极管芯片电连接于电路结构,使得液晶显示模组的光源部和液晶显示面板合成为一个整体,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用于电连接和承载光源部的电路板,从而减小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荣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荣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32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设备和制造该显示设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背光源胶框装配辅助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