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传输方法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3050.7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5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刘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B10/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传输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传输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数据传输(data transmission),指的是依照适当的规程,经过一条或多条链路,在数据源和数据宿之间传送数据的过程。也表示借助信道上的信号将数据从一处送往另一处的操作。
现有的数据传输中,采用光纤通道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最快,光纤通道技术采用了波分多路复用,目前一根单模光纤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以达到2.5Gb/s。波分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是:当两束光波的频率是不相同的,它们通过棱镜(或光栅)之后,使用了一条共享的光纤传输,它们到达目的节点后,再经过棱镜(或光栅)重新分成两束光波。因此,只要每个信道有各自的频率范围且互不重叠,它们就能够以多路复用的方式通过共享光纤进行远距离传输。与电信号的频分多路复用不同之处在于,波分多路复用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光波信号的合成与分解。在波分多路复用系统中,例如,从光纤1进入的光波将传送到光纤3;从光纤2进入的光波将传送到光纤4。由于这种波分复用系统是固定的,因此从光纤1进入的光波就不能传送到光纤4。在典型的交换式波分复用系统中,所有的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都连接到无源的星形的中心耦合器。每条输入光纤的光波能量通过中心耦合器分送到多条输出光纤中。这样,一个星形结构的交换式波分复用系统,就可以支持数百条光纤信道的多路复用以提高光线通讯的速度,但是此种传输方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分离操作,并不适合近场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近场数据传输、稳定性好也传输准确率高的数据传输方式及移动终端,具体地: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包括:
接收一编码信息并将所述编码信息传输至预定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编码信息形成与所述编码信息匹配的控制信号;
LED灯执行与所述控制信号匹配的操作。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接收一编码信息并将所述编码信息传输至预定的控制系统之前还包括:
接收待传输数据,并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类型;
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类型为二进制数据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形成所述编码信息。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类型的模拟数据的状态下,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形成所述编码信息。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类型的模拟数据的状态下,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形成所述编码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形成一参考数据,根据所述参考数据对所述模拟数据做分割处理以形成若干个数据块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块形成于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形成第一编码令,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和所述参考数据形成第二编码令;
根据所述第一编码令、所述第二编码令所述编码信息。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LED灯执行与所述控制信号匹配的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LED灯于所述控制信号作用下高频闪烁。
另一方面,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检测LED灯的工作状态,根据所述工作状态形成一原始数据;
对所述原始数据做分析处理以形成一显示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存储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还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上述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中,采用LED灯直接传输数据,无需对待传输数据做复用处理,利用光信号直接传输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因数据时直接被照射接收,故而也避免数据传输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3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