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源光学膜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2973.0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4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圣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三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7/00 | 分类号: | B08B7/00;B08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膜 工作台 释放装置 吸风风扇 除尘胶辊 除尘装置 吸风装置 背光源 连接杆 转轴 侧面安装 第二管道 灰尘污染 相邻设置 控制器 吸风端 圆形板 支撑座 滚筒 开孔 吸尘 下端 焊接 轴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光学膜除尘装置,包括箱体和工作台,箱体与工作台相邻设置,且工作台的高度为箱体的二分之一,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控制器,所述凹槽的底部安装有光学膜释放装置,光学膜释放装置包括一对支撑座、滚筒和一对圆形板,开孔中设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除尘胶辊,除尘胶辊的两端设有轴承,所述工作台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吸风风扇,第二吸风风扇的吸风端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L型支撑杆的末端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吸风装置,且吸风装置位于工作台的正上方。本发明通过第一吸风风扇的设计,可以对箱体内的光学膜释放装置周围进行吸尘处理,防止光学膜释放装置周围的灰尘对光学膜的二次灰尘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光学膜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模片、结构件组成。光学用模片包括光学膜,光学膜包括增光膜和扩散膜。
在生产过程中,光学膜容易沾染灰尘,光学膜上粘有灰尘,就会给背光源造成很大影响,光学膜的正反面均容易沾灰。专利号为CN 1854020 A的专利提出一种光学膜板包装前的自动化处理方法,该方法中没有具体的装置结构,也没有指出除尘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源光学膜除尘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背光源光学膜除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源光学膜除尘装置,包括箱体和工作台,箱体与工作台相邻设置,且工作台的高度为箱体的二分之一,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控制器,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安装有光学膜释放装置,光学膜释放装置包括一对支撑座、滚筒和一对圆形板,其中,一对支撑座之间焊接有转轴,转轴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与支撑座之间固定有圆形板,圆形板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凹槽的侧壁顶部铰接有槽盖,所述箱体的侧面底部设有第一吸风风扇,所述第一吸风风扇的吸风端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连接在凹槽的侧壁上;
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从远离箱体的一侧起,依次安装有L型支撑杆、挡板、光学膜收集装置和三对伸缩杆,且L型支撑杆、挡板、光学膜收集装置和三对伸缩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光学膜收集装置包括一对底座和转动轴,所述伸缩杆的上部侧面设有开孔,开孔中设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除尘胶辊,除尘胶辊的两端设有轴承,所述工作台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吸风风扇,第二吸风风扇的吸风端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L型支撑杆的末端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吸风装置,且吸风装置位于工作台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斜开孔,斜开孔与凹槽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吸风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圆盘,吸风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二圆盘。
优选的,第一圆盘、第二圆盘、L型支撑杆和连接杆均为中空结构,第二管道顺着中空腔延伸至第一圆盘的顶部,第一圆盘的顶部连接有多跟气管,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圆盘的顶部相连通,第二圆盘的底部设有吸嘴。
优选的,一个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转动轴。
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的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三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盐城三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2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