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机冷却系统与辅机冷却系统的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1816.8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2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14 | 分类号: | F28C1/14;F28F2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机冷却系统 出端 主机冷却系统 间接空冷塔 辅机设备 主机 辅机冷却塔 循环水泵 组合结构 凝汽器 间接空冷系统 循环水泵连接 辅机系统 冷却水 水耗 冷却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机冷却系统与辅机冷却系统的组合结构,目的在于,实现冬季时辅机冷却系统的切换,利用主机间接空冷系统的冷却水来冷却辅机系统设备,实现节约水耗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主机冷却系统和辅机冷却系统,主机冷却系统包括主机间接空冷塔,主机间接空冷塔的出端连接至凝汽器,凝汽器连接至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连接至主机间接空冷塔的进端;辅机冷却系统包括辅机冷却塔,辅机冷却塔的出端连接至各辅机设备的进端,各辅机设备的出端连接至辅机冷却塔的进端;所述各辅机设备的出端连接至循环水泵的入口,所述主机间接空冷塔的出端连接至各辅机设备的进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厂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主机冷却系统与辅机冷却系统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水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电厂的主机冷却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空冷系统,以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当主机冷却系统采用间接空冷系统时,随着冬季环境温度降低,主机空冷系统出水温度降低,同时为了满足防冻要求,采用关闭空冷系统百叶窗或关闭部分冷却扇段来运行,这样就造成了主机空冷塔未完全运行,而辅机冷却系统却要运行持续耗能的矛盾。将主机冷却系统与辅机冷却系统之间安装阀门连接起来,冬季将辅机空冷塔或辅机湿冷塔停运,辅机设备冷却水采用主机间接空冷系统的冷却水,这种组合方式既能充分利用主机系统的冷却塔进行冷却,又能实现辅机系统的冬季节能节水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主机冷却系统与辅机冷却系统的组合结构,实现了冬季时辅机冷却系统的切换,利用主机间接空冷系统的冷却水来冷却辅机系统设备,实现节约水耗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主机冷却系统和辅机冷却系统,主机冷却系统包括主机间接空冷塔,主机间接空冷塔的出端连接至凝汽器,凝汽器连接至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连接至主机间接空冷塔的进端;辅机冷却系统包括辅机冷却塔,辅机冷却塔的出端连接至各辅机设备的进端,各辅机设备的出端连接至辅机冷却塔的进端;所述各辅机设备的出端连接至循环水泵的入口,所述主机间接空冷塔的出端连接至各辅机设备的进端。
所述辅机冷却塔为辅机湿冷塔,辅机湿冷塔的出端连接至换热器的第一进口,换热器的第一出口通过辅机冷却水泵连接至辅机湿冷塔的进端;各辅机设备的出端连接至换热器的第二进口,换热器的第二出口连接至各辅机设备的进端。
所述各辅机设备的冷却水采用除盐水,辅机湿冷塔的冷却水采用开式水,主机间接空冷塔的冷却水采用除盐水。
所述各辅机设备的出端一路通过第四阀门连接至换热器的第二进口,另一路通过第二阀门连接至循环水泵的入口;各辅机设备的进端一路通过第三阀门连接至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另一路通过第一阀门连接至主机间接空冷塔的出端。
所述辅机冷却塔为辅机空冷塔,辅机空冷塔的出端连接至各辅机设备的进端,各辅机设备的出端连接至辅机空冷塔的进端。
所述辅机空冷塔、主机间接空冷塔和各辅机设备的冷却水采用除盐水。
所述各辅机设备的出端一路通过第四阀门连接至辅机空冷塔,另一路通过第二阀门连接至循环水泵的入口;各辅机设备的进端一路通过第三阀门连接至辅机空冷塔,另一路通过第一阀门连接至主机间接空冷塔的出端。
所述各辅机设备的进端设置有闭式水泵。
所述主机间接空冷塔为表凝式间接空冷塔或混合式间接空冷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1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真空隔热构件的隔热容器
- 下一篇:一种菱形交叉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