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城铁、有轨电车智能活动窗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1020.2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8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昊 |
主分类号: | B61D25/00 | 分类号: | B61D25/00;E05F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城铁 有轨电车 智能 活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城铁、有轨电车智能活动窗系统。
背景技术
地铁、城铁、有轨电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以其快速、安全、准确、舒适而著称,它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在大都市里,地铁、城铁、有轨电车已经成为占用土地和空间最少、运输能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环境污染最小、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因此越来越被国际大都市所选用。
智能活动窗应用在地铁、城轨及有轨电车的侧窗上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现有的活动窗,完全人工手动开启/关闭,在车体运行过程中由于车体震动导致侧窗松动,出现噪音且影响侧窗的密封性,故侧窗的锁紧度差、密封性能不好、噪音大。而且活动窗在突发事件或需要打开活动窗时,不能迅速打开。
目前,世界上的地铁、城铁、有轨电车活动窗没有采用任何机电设备、任何控制技术和器件。若在爆炸或火灾危机发生时,只能直接采用人工开启每个活动窗,使乘客面临危险。
由于现在地铁、城铁、有轨电车的活动窗是人工手动开启/关闭,若需要开启/关闭,效率极低,特殊状况发生时,根本无法立即开启。
现有的地铁、城铁、有轨电车活动窗在危机发生时,只有一种人工开启“唯一方法”。完全没有任何备选的其他开启活动窗的方式。在爆炸、火灾或者强烈冲击时,根本无法立即开启活动窗透气通风,会造成对乘客伤害。
综上所述,现有地铁、城铁及有轨电车活动窗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若地铁、城铁及有轨电车突发爆炸、火灾或受强烈冲击,必须立即开启活动窗通风透气,可是完全不可能,也许造成乘客伤害。
2)、若地铁、城铁及有轨电车临时故障停车,必须立即开启活动窗通风/透气/降温,无法立即开启,需每位乘务人员逐个人工开启。
3)、由于现有地铁、城铁及有轨电车活动窗,没有采用任何其他技术手段和设备,开启或活动窗,所以驾驶员若提前发现突发危机,根本没有办法提前打开活动窗。
4)、若需要开启活动窗或特殊状况发生时,急需立即开启活动窗,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城铁及有轨电车智能活动窗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铁、城铁及有轨电车智能活动窗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智能活动窗控制终端,用于立即开启活动窗或用于采集地铁、城铁、有轨电车危机即将发生、强烈冲击或爆炸或火灾已经发生的信息;并将所述的信息通过无线发送给路由器;所述智能活动窗控制终端还用于通过路由器反馈的信息,或由驾驶员直接开启控制,做出相应的措施,实现逃生的功能,达到逃生的作用;
至少一个路由器,与智能活动窗控制终端连接,用于接收智能活动窗控制终端传输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给服务器;所述路由器还通过互联网接收服务器反馈的信息;
服务器,与路由器通过互联网连接,用于对路由器传输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处理和分析后的信息传输给移动终端;
至少一个移动终端,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用于接收服务器传输的信息并判定出所要采取的立即措施,并将所述措施的指令发送给服务器。
进一步,所述智能活动窗控制终端设置有MCU控制器;MCU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信号接收/发送组件、烟感器、剧烈冲击感应装置、机械/液压/汽动智能活动窗检查组件、智能活动窗位置检测组件、报警组件和紧急控制组件;
所述信号接收/发送组件通过SPI或者UART接口连接至MCU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息和向外界发送信息;
所述机械/液压/汽动智能活动窗控制组件包括电机控制电路、驱动机构和连接驱动机构的智能活动窗,电机控制电路连接驱动机构,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动作以实现智能活动窗的控制;
所述烟感器、剧烈冲击感应装置在检测到电位信号后通过SPI发送至MCU控制器,通过MCU控制器和驱动机构对智能活动窗进行控制立即开启活动窗;
所述智能活动窗检查组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电流检测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该AD转换电路连接至MCU控制器,若MCU控制器接收到由第一电流检测电路传输的电流信息则判定为驱动机构处于运转状态,否则就处于非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昊,未经吴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10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