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0882.3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5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凤;郑希;陈颖欣;黄泽彬;黄华容;杜志云;何燕;张焜;方岩雄;刘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4166 | 分类号: | A61K31/4166;A61K31/33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51006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包括:恩杂鲁胺和卡巴他赛。本发明通过MTT法测试实验发现,相比单独给药,恩杂鲁胺与卡巴他赛联用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和PC‑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表明二者联用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因此,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癌症负担不断加重,未来20年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将达到2200万,同期癌症死亡数将上升到1300万例。受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癌症数量不断攀升,全球60%的病例发生在非洲、亚洲和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区,并且占全世界癌症死亡数的70%。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预测癌症病例由2012年的1400万人逐渐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到2035年,将有可能达到2400万人。在我国,卫生部不久前召开的肿瘤防治宣传通报会上,来自卫生部、医学科学院的专家披露:目前我国年均癌症发病人数约180万-200万,死亡人数约150万,如不加强环境保护和防控,今后20年内,我国癌症患病和死亡人数将翻一番。
前列腺癌是男性患癌风险较高的癌症之一,2008年全球前列腺癌标化发病率2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7.5/10万,居男性常见肿瘤第二位,1998—2008年我国前列腺癌粗发病率为2.98/10万—7.69/10万;1998—2008年我国前列腺癌病死率为0.7/10万—4.9/10万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远低于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但是,我国前列腺癌粗发病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如上海浦东新区前列腺癌粗发病率从2000年的11.4/10万上升至2005年的17.69/10万,增加55.18%;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的上海地区与西班牙、意大利上世纪90年代的发病水平接近。与亚洲国家相比,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低于日本但死亡率与日本接近。
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为雄激素依赖性,通过内分泌治疗或去势治疗阻断雄激素促使雄激素依赖性癌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虽然内分泌治疗或去势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但在经过缓解期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发展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药物联用治疗癌症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与应用价值,专利CN104906583公开了一种复方抗癌药物,具体公开了他汀类药物与异硫氰酸酯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其通过试验发现5μM的阿托伐他丁和5μM的PEITC联用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开发一种使用浓度更低,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效果更显著的药物刻不容缓。
恩杂鲁胺(enzalutamide),化学式为4-[3-[4-氰基-3-(三氟甲基)苯基]-5,5-二甲基-4-氧代-2-硫酮-1-咪唑烷基]-2-氟-N-甲基苯甲酰胺,于2012年8月31日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已扩散或复发的晚期男性去势耐受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是一种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其阻断雄激素结合雄激素受体并防止配体-受体复合物的核移位和共激活剂募集。
卡巴他塞是一种化学半合成紫杉烷类小分子化合物,为Sanofi-aventis公司研发的前列腺癌的二线药物,用于二线治疗转移性激素不应性前列腺癌。能够与微管蛋白相结合对微管双聚体装配为微管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避免去多聚化有效控制对微管的分解,确保微管更具有稳定性。
目前,并没有关于将恩杂鲁胺和卡巴他塞联用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将二者联用用于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具有良好的前景与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包括恩杂鲁胺和卡巴他赛,二者联用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浓度低、治疗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08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