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旋转机构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固化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0657.X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5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南雍;史立;石云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卓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4 | 分类号: | B29C35/04;B29C70/54;B29L3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4411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旋转 机构 复合材料 螺旋桨 固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化炉,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旋转机构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固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材料螺旋桨固化炉大多采用固定式不可旋转形式,这种固化炉内部存在较大温差,炉内上、下、左、右温差较大,尤其是放入螺旋桨模具后,模具上、下模有温差且温差比较大,严重影响复合材料螺旋桨的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内置旋转机构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固化炉。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内置旋转机构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固化炉,包括炉体、旋转机构、多个模具放置架和驱动机构,其中:旋转机构设置在炉体内,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多个连接轴、转轴,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相对布置,转轴第一端与炉体第一侧壁转动连接,转轴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的几何中心与炉体第二侧壁转动连接,第一旋转环内侧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杆与转轴固定连接,第二旋转环内侧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杆与转轴固定连接,多个连接轴相互平行地设置在第一旋转环与第二旋转环之间并以转轴为中心呈圆周分布,多个连接轴第一端均与第一旋转环连接且多个连接轴第二端均与第二旋转环连接;模具放置架的数量与连接轴的数量一致,多个模具放置架分别与多个连接轴铰接;驱动机构与转轴连接并驱动转轴转动。
优选的,模具放置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三角形架,第一三角形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连接处通过铰接件与连接轴铰接,两个三角形架的第三支杆之间通过多个第四支杆连接。
优选的,相邻两个第四支杆之间通过第五支杆连接。
优选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连接处通过第六支杆与第三支杆中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设置在炉体外部并位于炉体第一侧壁外侧,第二支撑架设置在炉体外部并位于炉体第二侧壁外侧,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上,转轴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且其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二三角形架,第二三角形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转轴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处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支撑脚。
优选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处通过第四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中部连接。
优选的,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三三角形架,第三三角形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第七支撑杆,转轴第二端与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连接处转动连接,第七支撑杆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脚。
优选的,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连接处通过第八支撑杆与第七支撑杆中部连接。
优选的,第三支撑杆与第七支撑杆之间通过多个第九支撑杆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内置旋转机构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固化炉,通过设置多个模具放置架用于放置待加热的复合材料螺旋桨模具,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转动,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带动多个模具放置架转动,模具放置架带动模具转动,使用时,向炉体内通入循环热风对模具进行加热固化即可。本发明固化炉通过使用内置旋转机构及热风循环系统的方式来达到炉内上下模温差在±1℃左右,从而满足复合材料螺旋桨在成型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成本低,炉内温度均匀,结构设计合理,占用空间小,热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内置旋转机构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固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内置旋转机构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固化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参照图1-图4,本发明提出一种内置旋转机构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固化炉,包括炉体1、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旋转机构、多个模具放置架和驱动机构2,其中:
第一支撑架设置在炉体1外部并位于炉体1第一侧壁外侧,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二三角形架,第二三角形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6、第三支撑杆17,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连接处通过第四支撑杆19与第三支撑杆17中部连接,第三支撑杆17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支撑脚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卓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卓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06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