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630433.9 | 申请日: | 2017-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9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芳;张慧兰;蔡冬清;李明浩;舒宪;汤才国;胡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麦穗 发芽 抑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控失调控剂0.1‑100份,矿物油0.1‑100份,二氧化硅1‑50份,硅烷偶联剂10‑100份,水650‑988.8份;控失调控剂由氨基化凹凸棒土和微纳生物硅/碳按照质量比(3‑5):(1‑3)混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小麦穗发芽抑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制备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2)利用凹凸棒土、矿物油、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等制备出纳米复合材料,喷洒在麦穗上可自组装形成一层网状纳米防护层,有效隔绝雨水进入麦穗,降低发芽率;(3)该抑制剂天然、绿色、环保、安全、无副作用,可降低穗发芽率80‑9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外小麦生产中,穗发芽是长期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尤为严重,中国、日本、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次之。我国小麦穗发芽频发,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严重,西北春麦区、西南冬麦区、东北春麦区、黄淮冬麦区和北方冬麦区时有发生。
穗发芽是指在麦穗生理成熟后期,连阴雨或长时间高温高湿导致的麦穗发芽的现象。穗发芽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减产20%以上),降低小麦品质,而且导致收获和贮存困难。对于休眠期短或穗发芽敏感的品种如白皮小麦,损失更加惨重。
一直以来,科研工作者和育种工作者对穗发芽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是从小麦的遗传特性、环境条件、种子休眠、种子内酶活性、内源激素、发芽抑制物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和探索。到目前为止,通过小麦的遗传特性来控制穗发芽的方式并未有显著改变,而通过纳米材料防治小麦穗发芽的技术尚未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且通过纳米材料防治小麦穗发芽的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控失调控剂0.1-100份,矿物油0.1-100份,二氧化硅1-50份,硅烷偶联剂10-100份,水650-988.8份;其中,控失调控剂由氨基化凹凸棒土和微纳生物硅/碳按照质量比(3-5):(1-3)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控失调控剂50份,矿物油50份,二氧化硅25份,硅烷偶联剂55份,水820份;其中,控失调控剂由氨基化凹凸棒土和微纳生物硅/碳按照质量比4:2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控失调控剂20份,矿物油20份,二氧化硅10份,硅烷偶联剂20份,水930份;其中,控失调控剂由氨基化凹凸棒土和微纳生物硅/碳按照质量比3.5:1.5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控失调控剂80份,矿物油80份,二氧化硅40份,硅烷偶联剂80份,水720份;其中,控失调控剂由氨基化凹凸棒土和微纳生物硅/碳按照质量比4.5:2.5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控失调控剂90份,矿物油95份,二氧化硅45份,硅烷偶联剂85份,水690份;其中,控失调控剂由氨基化凹凸棒土和微纳生物硅/碳按照质量比4.8:3混合而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上述小麦穗发芽抑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氧气和氨气为气体源,利用温度为500-1000℃、功率为1-3KW的等离子体在真空条件下对凹凸棒土粉末进行间歇性辐照处理,并保持总有效辐照时间达30-60分钟,制得氨基化凹凸棒土;
(2)在氮气保护的厌氧条件下,采用马弗炉对水稻秸秆在500-800℃温度下进行高温裂解50-100分钟,得微纳生物硅/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04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机器人振动抑制方法
- 下一篇:曲轴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