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诱导培养基和诱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0213.6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4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飞;陈海佳;葛啸虎;万丽;王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93 | 分类号: | C12N5/0793;C12N5/077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颖;赵青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开发区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骨髓 间充质 干细胞 神经元 分化 诱导 培养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诱导培养基和诱导方法。该诱导培养基由如下组分组成:1~10μg/mL人参皂苷Rb1,1~10ng/mL EGF,神经元培养上清液。本发明将人参皂苷Rb1、EGF与神经元培养上清液组成新型培养基,试验结果显示该培养基可显著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诱导率,表明该培养基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诱导培养基和诱导方法。
背景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主要有两大类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又分为大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大神经胶质细胞来源于外胚层,而大约占神经胶质细胞的5%~20%的小神经胶质细胞被认为来源于骨髓。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哺乳动物的CNS是属于不能再生类的组织,但是,这一神经学的经典法则正受到挑战,近年的研究已经显示神经祖细胞具有在CNS进行细胞分裂的能力。虽然这些细胞的功能和寿命还有待研究,但是已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在哺乳动物的齿状回和嗅球有成熟的神经形成。近来,随着神经细胞群的分化研究,在脊髓区也同样发现有成熟的神经形成。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是临床上治疗的难点。由于药物治疗仅仅是对症治疗,故神经组织移植替代治疗就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有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一般就长轴突神经元而言,树突和胞体接受从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并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些神经元或效应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定向分化为的神经元在神经发育和修复受损神经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寻求一种可以使N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方法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但是NSCs的来源和数量有限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复制能力的细胞。BMSCs不仅能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造血支持细胞。无论是在体外研究,还是在体内实验,BMSCs都可以分化为CNS细胞,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BMSCs是一群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没有免疫排斥反应,取材方便,对供体损伤小,易于分离培养及体外增殖能力强,为中枢系统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细胞资源。
目前使用的诱导骨髓MSCs分化成神经元的方法为加入预诱导液(即DMEM培养基+20%胎牛血清+1mmol/Lβ-巯基乙醇)置于37℃、5%CO2条件下培养24h,预诱导后将细胞转移至含10mmol/Lβ-巯基乙醇的无胎牛血清培养基中并置于37℃、5%CO2,条件下培养5d。但该培养方法分化成神经元的比例少,大部分分化成胶质细胞。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BMSCs分化成神经元比例的诱导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诱导培养基和诱导方法。该培养基可显著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诱导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诱导培养基,由如下组分组成:
人参皂苷Rb1:1~10μg/mL;
EGF:1~10ng/mL;
神经元培养上清液:补足。
本发明将人参皂苷Rb1、EGF与神经元培养上清液组成新型培养基,试验结果显示该培养基可显著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诱导率,表明该培养基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02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