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大潜深水下平台的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9443.0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1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王海宁;徐蒙;邱中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3/16;F24F13/30;F25B41/04;F25B41/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严梅芳;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深水 平台 空调 系统 | ||
1.用于大潜深水下平台的空调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机组、制冷压缩机(7)、第一冷凝器(9)、膨胀阀(12),第一冷凝器(9)设有冷却水供排管路(13),冷却水供排管路(13)的海水供应端和海水排出端分别通过阀门(14)与水下平台耐压舱体(15)的外部海水连通或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机组包括按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回风段(1)、空气过滤器(2)、送风机(3)、第一冷却盘管(4)、挡水板(5)、送风段(6);第一冷却盘管(4)的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压缩机(7)的制冷剂进口通过管道连接,制冷压缩机(7)的制冷剂出口通过设有三通阀一(8)的管路分别与第一冷凝器(9)的制冷剂进口、第二冷凝器(10)的制冷剂进口连接,第一冷却盘管(4)的制冷剂进口通过设有三通阀二(11)的管路分别与第一冷凝器(9)的制冷剂出口、第二冷凝器(10)的制冷剂出口连接,且三通阀二(11)与第一冷却盘管(4)的制冷剂进口之间的管路段上设有膨胀阀(12);冷却水供排管路(13)中的供应管路上设有海水泵(16);第二冷凝器(10)包括多根换热管(1001),多根换热管(1001)并联排布在水下平台耐压舱体(15)的内壁面上,换热管(1001)横截面为带有开口的非封闭形状,且换热管(1001)横截面的开口侧贴合在水下平台耐压舱体(15)的内壁面以形成制冷剂的封闭流动空间,所述封闭流动空间暴露在水下平台耐压舱体(15)舱室内的周壁的外壁面包覆有绝热层(17)。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潜深水下平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3)与第一冷却盘管(4)之间设有第二冷却盘管(18),冷却水供排管路(13)的供应管路及排水管路上分别设有一个三通阀三(19),两个三通阀三(19)分别与第二冷却盘管(17)的冷却水进出口管道连接,冷却水供排管路(13)的供应管路上的三通阀三(19)设在海水泵(16)与第二冷却盘管(17)的冷却水进口之间的管路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潜深水下平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器(10)的多根换热管(1001)中,相邻换热管(100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首尾两端的换热管(1001)均与水下平台耐压舱体(15)的内壁面焊接连接。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潜深水下平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001)与第一冷凝器(9)的制冷剂进出口之间分别设有气体分配室(1002)、集液室(1003)。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潜深水下平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14)为舷侧通海阀,冷却水供排管路(13)的海水供应端和海水排出端均为杯形管节(20),杯形管节(20)与水下平台耐压舱体(15)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94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式负离子发生器
- 下一篇:高压交流真空开关柜用绝缘联络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