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7284.0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3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柯雪佳;谢欢;梁运祥;余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益锦祥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畜禽 养殖 污水处理 综合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步骤依次为污水的固液分离、采用厌氧处理装置进行厌氧处理、采用复合脱氮装置进行复合脱氮、采用复合好氧装置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本发明将净水微生物菌剂与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厌氧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厌氧系统产气率,好氧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好氧生化系统对COD和氨氮的转化和去除效率。通过高效微生物快速分解污水中污染物,达到达标排放标准,或作为冲栏水回用,实现节能减排,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使用包括溶氧在线监测仪、pH在线监测仪在内的自动控制系统有效保证生化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养殖水间歇排放浓度变化对其照成的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及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适用于污水及沼液的无害化处理及达标排放水和综合利用。
背景技术
迅猛发展且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禽养殖业所集中的、高浓度排放的大量污水及沼液,对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污染源。
畜禽污水是一种高COD、高悬浮物、高氨氮的三高有机污水,由于畜禽养殖过程中生产用水的不定时性,导致这类污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间歇性大,污染浓度不均匀等特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pH、溶氧和污泥量的条件控制,决定了污水处理效率,而污水特性的变化,导致上述参数极易变化,人工调节无法满足。
因此需要一种较好的畜禽污水综合处理利用工艺,采用简单的处理工艺结合自动控制系统,可自动调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参数,控制工艺满足畜禽养殖污水治理时的污染物浓度时高时低的冲击,使污水处理系统稳定。
目前现有技术生物综合处理方法。例如,发明专利CN10280732A是固液分离处理和改良式氧化沟对养殖场污水进行处理,但只有处理设施运行参数要求但如何实现并没有达到自动化的控制。再如,发明专利CN102701512A采用生化法结合物化法的组合工艺处理沼液,主要技术包括吹脱和SBR处理技术,吹脱产生的氨氮污染周边环境,不能大规模推广。发明专利CN10270283A是以厌氧菌和好氧菌株木霉和酵母菌为主要菌株,通过固定化包埋技术,实现高效修复畜禽养殖的污水。
上述专利最终目的是达标排放,设施运行参数无法实现自动运行控制,而不能实现系统长期稳定控制、不能达到综合利用回用的要求,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该方法将净水微生物菌剂与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厌氧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厌氧系统产气率,好氧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好氧生化系统对COD和氨氮的转化和去除效率,通过高效微生物快速分解污水中污染物,达到达标排放标准,或作为冲栏水回用,实现节能减排,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使用在线溶氧仪、污泥光电检测仪和PH在线监测仪可以有效保证生化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养殖水间歇排放浓度变化对其照成的冲击。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污水的固液分离
将畜禽舍汇集在污水池的污水经过水力筛网分离机处理,固液分离后污水中进行下一级生化处理,分离出的粪便含水率70-80%,作为堆肥原料;
b、厌氧处理
固液分离后的污水进入封闭的厌氧处理装置,水力停留时间2-6天;将水中的COD转化为沼气,脱COD后的污水继续沉淀,沉淀时间6-12小时左右,厌氧上清沼液自流进入下一级复合脱氮装置,沉淀的厌氧污泥通过管道泵泵送至厌氧处理装置内,补充流失的厌氧污泥;
c、复合脱氮处理
厌氧沼液自流进入复合脱氮装置,水力停留时间1-2天,同时复合好氧生物池的含有活性污泥水回流至复合脱氮装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污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减少污水中的总氮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益锦祥生物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益锦祥生物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72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