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吸湿除臭功能的硅藻土成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5536.6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1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韦仲华;韦冬芳;韦宇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新竹大自然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26/06;C04B41/85 |
代理公司: | 45117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戴燕桃;汪治兴<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541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藻土 成型组合物 吸湿 净化剂 除臭 制备 丙烯酸树脂胶 贵金属催化剂 无机功能材料 重量百分比 苯类气体 电气石粉 复合粉体 吸附能力 制作工艺 净化 即效性 石膏粉 附着 醛类 粘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吸湿除臭功能的硅藻土成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硅藻土成型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硅藻土5%~40%,电气石粉5%~20%,无机净化剂1%~5%,丙烯酸树脂胶粘剂0.1%~1.0%,余量为石膏粉,无机净化剂是将贵金属催化剂附着于层状的无机功能材料得到的复合粉体。本发明一种具有吸湿除臭功能的硅藻土成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硅藻土成型组合物在有害的醛类、氨类、苯类气体的浓度较低时也可有效祛除有害气体,即效性好,可短时间内达到净化目的;硅藻土成型组合物对水分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湿效果强;硅藻土成型组合物的制作工艺简单,净化的效果强,易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藻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吸湿除臭功能的硅藻土成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藻土是古代单细胞低等植物硅藻的遗骸堆积沉积后,经过初步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多孔性的生物硅质岩。它是由硅藻的壁壳组成的,壁壳上有多级、大量、有序排列的微孔,而且硅藻土具有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好、耐酸、耐碱、绝缘等特性,其独特的表面结构与优异的吸附性能适合于用作吸附材料,并且中国硅藻土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廉价易得。硅藻土由无定形的SiO2组成,并含有少量Fe2O3、CaO、MgO、Al2O3及有机杂质。硅藻土通常呈浅黄色或浅灰色,质软,多孔而轻。硅藻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质,具有超纤维、多孔质等特性,其超微细孔比木炭还要多出5000到6000倍。在室内的湿度上升时,硅藻土上的超微细孔能够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将其储存起来。如果室内空气中的水分减少、湿度下降,硅藻土就能够将储存在超微细孔中的水分释放出来。硅藻土还具有消除异味的功能,保持室内清洁的作用。
目前在国内外已经有企业利用硅藻土添加复合材料来制造各种成型组合物制品,但是在原料配方和制造工艺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应用的效果。首先硅藻土成型组合物要先经过较高温度的热压成型,再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制得硅藻土成型组合物,使得温度对净化剂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不仅降低硅藻土成型组合物的净化效果,且使得制备的成本较高;其次制备除异味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净化剂大多由片芯和包覆片芯的包衣组成,而包衣主要由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催化材料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组成,催化效率较低,使得制备得到的硅藻土成型组合物的吸湿除臭功能和环境净化功能较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制备成本低、净化效果好、可工业化生产的一种具有吸湿除臭功能的硅藻土成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配方为:所述硅藻土成型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硅藻土5%~40%,电气石粉5%~20%,无机净化剂1%~5%,丙烯酸树脂胶粘剂0.1%~1.0%,余量为石膏粉,所述无机净化剂是将贵金属催化剂附着于无机功能材料得到的复合粉体。
优选地,所述硅藻土的粒径为25μm~35μm。
优选地,所述电气石粉的粒径为25μm~35μm。
优选地,所述石膏粉的粒径为25μm~35μm。
优选地,所述无机净化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无机功能材料与贵金属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并将混合物降温至0℃~5℃,再将混合物加入高速气流冲击式粉体表面处理机中,在气流速度为800 m/s~850 m/s条件下反应15s~18s,取出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冷却速率为10℃/s~15℃/s,即可制备得到无机净化剂;所述无机功能材料是纳米氧化铝粉和纳米二氧化硅粉的混合物,其中纳米氧化铝粉的体积是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积的1.5~1.8倍;所述贵金属催化剂是钯黑或钯的盐类。
制备方法为:一种具有吸湿除臭功能的硅藻土成型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新竹大自然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桂林新竹大自然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55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