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立式扭矩角度转速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24994.8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7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鹏;张超;王世涛;马龙祥;单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齿轭 磁珠 柔性电路板 非接触式 角度转速 接收线圈 轴承 电磁感应原理 检测技术领域 测量精度高 转子 处理电路 电磁干涉 电磁感应 电机控制 激励线圈 上端固定 转速接收 集电环 轴承座 字型 磁漏 扭杆 下端 粘贴 测量 | ||
1.一种非接触式立式扭矩角度转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由磁珠齿轭轴承部分、柔性电路板部分、集电环部分和安装壳体部分组成;
所述磁珠齿轭轴承部分包括齿轭转子(10),磁珠(9),轴承内轮(7),轴承外轮(8),所述磁珠齿轭轴承(1)固定在扭杆输入端(16)上,所述轴承内轮(7)上有两个螺丝孔,通过拧紧螺丝使轴承内轮随扭杆一起转动;轴承外轮上同样有螺丝孔,使外轮固定;所述磁珠(9)均匀分布在内外轮之间,根据齿轭与扭矩接收线圈的距离设计磁珠的直径;所述磁珠(9)数目与所述齿轭转子(10)数目相同,所述齿轭转子(10)均匀分布在轴承内轮上侧,形状为长方形或三角形;所述轴承外轮外侧有一凹槽,此为第一柔性电路板安装位;
所述柔性电路板部分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2)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下端贴附于磁珠齿轭轴承(1)外侧,上端贴附于集电环(20)外侧,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3)贴附于扭杆上,随扭杆转动,所述柔性电路板(2)中部是激励线圈(4)、下端是扭矩接收线圈(5),上端是处理电路(6),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3)上有角度接收线圈(17)和转速接收线圈(18);所述激励线圈(4)位置与所述扭矩接收线圈(5)距离20mm,所述接收线圈(5)与所述齿轭转子(10)等高,安装零点是所述激励线圈(4)与所述齿轭转子(10)中心线相同,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的激励线圈部分固定在安装壳(12)内侧;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的所述处理电路部分(6)固定于所述集电环(20)外侧,并有引线与集电环内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3)上的所述角度接收线圈(18)和所述转速接收线圈(19),其间距为5mm以上,与所述角度接收线圈(18)公用同一激励线圈;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粘贴于扭杆上,上端与所述集电环(20)相切。
所述集电环(20)内侧固定固定在扭杆输出端(17)上,其引脚(21)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3)的两个接收线圈连接,所述集电环(20)通过引线(22)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上的处理电路相连接。
所述传感器安装壳体分别由左安装壳(12)和右安装壳(11)组成,相互配合形成圆筒,壳体内侧中部设有柔性电路板安装位(15),左安装壳(12)和右安装壳(11)上设置有固定连接安装孔(13),所述左安装壳(12)上有开口(14),与外部串口连接传感器下端固定在所述磁珠齿轭轴承(1)外侧,上端固定在所述集电环(20)外侧,中间包裹柔性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立式扭矩角度转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轭转子(10)作为高导磁材料,其安装零点为所述齿轭转子(10)与所述磁珠(9)一一对应,且在同一中心线上,围绕圆周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立式扭矩角度转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轭转子(10)的高度与所述扭矩接收线圈(5)在同一水平位置,其间距为0.5-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立式扭矩角度转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3)上的所述角度接收线圈(18)呈齿状环形分布,数目为18个,齿高逐渐增加,但齿宽相等,随扭杆一起转动,线圈切割磁场线产生不同大小的电压,不同大小的电压对应不同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立式扭矩角度转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3)上的所述转速接收线圈(19)呈单齿环状状线圈,单齿齿宽为2mm,此齿经过激励线圈时会产生间断性电压,记录电压间隔时间,以此计算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立式扭矩角度转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壳(12)和所述右安装壳(11)配合成圆筒,圆筒中有柔性电路板安装位,处理电路的引线焊接口在左右安装壳中间处,便于信号线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立式扭矩角度转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3)通过所述集电环(20)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上的处理电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499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