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柱式悬架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4509.7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2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周磊磊;任思义;葛士显;陈云;王成立;洪学臣;王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245;G01B5/2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套 滑杆 圆孔 底座 支柱式悬架 检测装置 固定环 检测笔 同轴度 支撑杆 固定减震器 插接固定 插接连接 螺旋弹簧 旋转组件 有效检测 自由滑动 储油桶 减振器 检测 顶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柱式悬架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面形成有圆孔(2);固定旋转组件(3),用于固定减震器储油桶(4),与所述圆孔(2)配合使用;同轴度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杆(5)、导向套(6)、滑杆(7)和检测笔(8),所述导向套(6)通过所述支撑杆(5)固定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滑杆(7)与所述导向套(6)插接连接,且可沿所述导向套(6)自由滑动,所述滑杆(7)上靠近所述圆孔(2)的一端设有固定环(9),所述检测笔(8)与所述固定环(9)插接固定。本发明能够有效检测检测减振器与螺旋弹簧的同轴度,且具有检测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具,特别是一种支柱式悬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尤其是中小型汽车,悬架多用螺旋弹簧与减振器一体的支柱结构,减振器在起到衰减振动作用的同时,还兼具承载功用,减振器承受侧向力的大小将影响其性能和寿命。因此,悬架设计时需要尽量降低支柱的侧向力。除了通过结构来改变受力状态,还需要通过加工和装配精度来保证减振器和螺旋弹簧的配合精度,其中装配精度主要为二者的同轴度和支柱上端支承板与轴线的垂直度。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支柱总成结构,螺旋弹簧102形成的圆柱面的轴线需与减振器101的轴线同轴,同时减振器101的轴线需与上支承板103的上端平面垂直。在支柱总成完成装配后,通过将支柱总成放在平台上滚动,使用塞尺来检测螺旋弹簧102与平台间的间隙尺寸来判断是否合格。
现有检测手段的缺点在于:只能检测螺旋弹簧102的直线度,并不能检测减振器101与螺旋弹簧102二者轴线的同轴度;无法检测减振器101轴线与上支承板103上端平面的垂直度;检测效率低,检测误差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柱式悬架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有效检测减振器与螺旋弹簧的同轴度,且具有检测效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柱式悬架检测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形成有圆孔;
固定旋转组件,用于固定减振器储油桶,与所述圆孔配合使用;
同轴度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杆、导向套、滑杆和检测笔,所述导向套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滑杆与所述导向套插接连接,且可沿所述导向套自由滑动,所述滑杆上靠近所述圆孔的一端设有固定环,所述检测笔与所述固定环插接固定。
前述的支柱式悬架检测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固定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半圆柱和第二半圆柱,所述第一半圆柱与第二半圆柱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体结构,所述第一半圆柱的2个连接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盲孔和一个螺纹孔,所述第二半圆柱的2个连接端面分别设有1个通孔和一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盲孔插接配合,所述通孔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螺纹孔固定连接。
前述的支柱式悬架检测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圆柱和所述第二半圆柱的底部均形成有凸台。
前述的支柱式悬架检测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面沿所述圆孔的径向等间距设置有同心圆标记线,且所述标记线上标注有刻度值。
前述的支柱式悬架检测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滑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导向套之间;所述滑杆的尾端设有限位凸缘。
前述的支柱式悬架检测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检测笔包括笔杆和笔头,所述笔头与所述笔杆插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4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罩灯结构
- 下一篇:利用在线均质化处理改善含硫钢中硫化物形态的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