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1835.2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2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宋敏;马冲;张勇;张田田;吴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N47/18 | 分类号: | A01N47/18;A01N43/56;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永宁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杀菌剂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包含组份有效活性成分唑醚磺胺酯、中生菌素。所述杀菌组合物中唑醚磺胺酯、中生菌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量的为1%‑95%,优选10%‑80%。还可以含有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料,剂型可以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唑醚磺胺酯和中生菌素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复配可对病原菌多位点作用,协同增效,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降低抗性风险。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姜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同时可用于防治也可防治小麦赤霉病、玉米丝黑穗病、黄瓜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组包含唑醚磺胺酯和中生菌素的杀菌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耕作和栽培制度的改变,作物病害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病害发生初期隐蔽性较强,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不容易被发现,但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暴发性,一旦温湿度适宜,短期内能快速扩散和传播,因此其造成的作物产量损失也是非常严重的。化学杀菌是病害防除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应用杀菌剂防治病害在挽回作物产量损失,提高农产品商品性和质量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唑醚磺胺酯是由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新近开发的一种新型绿色杀菌剂,对水稻重要病害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70%,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抑制中浓度可达13mg/L,防治效果高达100%,在作物病害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生菌素是一种农用抗生素类新型生物农药品种,是由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Streptomyces lavendulae var.hainanensis new war.)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杀菌谱广,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菌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肽键形成和错误氨基酸的掺入;引起真菌菌丝细胞内原生质的凝聚、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体的生长、直接杀死孢子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在应用杀菌剂防治作物病害的过程中,长期连续高剂量地使用单一品种或单一作用方式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作物病害耐药和抗性演化等问题。杀菌剂化合物的合理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病害防治谱、提高防除效果、延缓病害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优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尚未见到有将唑醚磺胺酯、中生菌素进行复配使用并用于姜瘟病、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组包含唑醚磺胺酯、中生菌素的杀菌剂组合物,实现对姜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小麦赤霉病、玉米茎基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的有效防除,扩大杀菌谱、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对作物安全性、解决病害抗药性等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包括杀菌有效活性成分唑醚磺胺酯、中生菌素,重量比为1-100:1-100:,优选唑醚磺胺酯、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20:1-60,更优选唑醚磺胺酯、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10:1-30,在所限定的重量比的范围内,唑醚磺胺酯与中生菌素混配取得协同增效的技术效果。
所述杀菌组合物中唑醚磺胺酯、中生菌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量的1-95%,优选10-80%。通常,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包含1-95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和5-99重量份的农药常规助剂。
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常规助剂可以为载体、表面活性剂等。
所述载体表示一种有机或无机、天然或合成的物质。它们有助于活性成分的施用,该载体一般是惰性的且必须是农业上可接受的,特别是被处理的植物所接受。载体可以是固体的,如陶土、天然或合成的硅酸盐、二氧化硅、树脂、蜡、固体肥料等;或者液体的,如水、醇类、酮类、石油馏分、芳烃或蜡烃、氯代烃、液化气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1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氯甲酸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用于操作船舶的冷却系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