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先吸附乙烷的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多孔碳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20400.6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梁菀纹;王兴杰;肖静;周欣;夏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8 | 分类号: | B01J20/28;B01J20/26;C10B55/0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先 吸附 乙烷 多巴胺 沥青 复合 多孔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优先吸附乙烷的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多孔碳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沥青基无孔碳材料的制备:将沥青置于氮气氛围中高温碳化,然后冷却至室温,再洗涤,干燥,得到沥青基无孔碳材料;
(2)沥青基无孔碳材料的酸化:将步骤(1)所得沥青基无孔碳材料浸泡在硝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再洗涤,干燥,得到酸化处理的沥青基无孔碳材料;
(3)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碳材料的制备:将步骤(2)所得酸化处理的沥青基无孔碳材料与乙醇、水、氨水搅拌混合,得到A混合物;把盐酸多巴胺溶于水中,得到B溶液;再把B溶液逐滴加入A混合物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抽滤,洗涤,干燥,得到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碳材料;
(4)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碳材料的活化:将步骤(3)所得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碳材料与KOH混合,并充分研磨,然后置于氮气氛围中进行高温活化反应,得到粗制的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多孔碳吸附材料;再对粗制的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多孔碳吸附材料进行清洗、过滤、烘干,得到优先吸附乙烷的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多孔碳吸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高温碳化是以2-10℃/min的升温速率将沥青加热至400-500℃碳化2-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硝酸溶液的浓度为0.5-1.5 mol/L,所述酸化处理的时间为0.5-4 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酸化处理的沥青基无孔碳材料和盐酸多巴胺的质量比为1.3: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25-35 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乙醇、水、氨水的体积比为50:100:1~55:150:1;所述搅拌混合的时间为5-30 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碳材料与KOH的质量比为1:3-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高温活化反应是以2-10℃/min的升温速率将反应物加热至650-750℃进行活化反应1-2h。
9.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一种优先吸附乙烷的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多孔碳吸附材料。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优先吸附乙烷的聚多巴胺-沥青基复合多孔碳吸附材料应用于吸附分离乙烷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04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拆卸轮毂装饰盖的工具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刹车的减震脚手架脚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