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炉缸用碳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0050.3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4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周福;姜鹏程;刘浩;王玺堂;马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532;C04B35/52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火春<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砖 电煅无烟煤 热处理 高炉炉缸 络合剂 混匀 粒径 破碎 热固性酚醛树脂 焙烧 表面活性剂 煤焦油沥青 生产成本低 导热系数 多聚磷酸 埋碳气氛 模压成型 土状石墨 氧化锌粉 硬脂酸盐 铁水 马来酸 混碾 锰粉 熔损 铜粉 钴粉 制备 固化 添加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炉缸用碳砖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先将煤焦油沥青、硬脂酸盐、多聚磷酸、表面活性剂、添加剂和络合剂混匀,热处理,破碎,筛分,得到粒度小于0.088mm的筛分料A;再将筛分料A、马来酸、氧化锌粉、铜粉和络合剂混匀,热处理,破碎,筛分,得到粒度小于0.088mm的筛分料B。然后将粒径为8~1mm的电煅无烟煤、粒径小于1mm且大于等于0.088mm的电煅无烟煤、土状石墨、筛分料B、热固性酚醛树脂、锰粉和钴粉混碾,模压成型,固化,在埋碳气氛和1300~1500℃条件下焙烧5~8小时,即得所述高炉炉缸用碳砖。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单和生产成本低,所制制品碳砖强度高、导热系数大和抗铁水熔损性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炉缸用碳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是钢铁冶金行业中利用铁矿石-焦炭还原法生产铁水的主体设备。随着高炉向现代化、大型化发展和实现强化冶炼技术,延长高炉寿命成为钢铁企业降耗增效的主要途径。决定高炉寿命的区域主要是炉底和炉缸区域,尤其是铁口及铁口以下的异常侵蚀区域。由于炭质耐火材料具有导热性好、热震稳定性高、热膨胀系数低以及和铁亲和性差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作炉缸内衬材料。炉缸内衬材料工作环境恶劣,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开发具有抗铁水侵蚀性和抗氧化性优异、导热率高的高炉炉缸用碳砖,对于延长高炉寿命和保证高炉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高炉炉缸用碳砖通常以无烟煤、石墨和石油焦等为主要原料,以沥青为粘结剂,经不同温度焙烧而成。但是,采用现有技术方案制备的高炉炉缸用碳砖,由于沥青挥发份高及残炭率较低,使所制得的碳砖强度、导热系数和抗熔损性能下降;采用树脂作为添加剂或结合剂,虽便于产品的低温或常温成型,但会显著提高成本,另外,树脂炭化后会形成非晶态的玻璃碳,导热差和残炭率低,大大降低了碳砖的导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单和生产成本低的高炉炉缸用碳砖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高炉炉缸用碳砖强度高、导热系数大和抗铁水熔损性优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将60~80wt%的煤焦油沥青、1~10wt%的硬脂酸盐、1~10wt%的多聚磷酸、1~10wt%的表面活性剂、1~5wt%的添加剂和1~5wt%的络合剂混合均匀,在100~200℃条件下热处理2~5小时,冷却至室温,破碎,筛分,得到粒度小于0.088mm的筛分料A。
第二步、将70~90wt%的所述筛分料A、1~10wt%的马来酸、1~5wt%的氧化锌粉、1~5wt%的铜粉和1~10wt%的所述络合剂混合均匀,在100~200℃条件下热处理2~5小时,冷却至室温,破碎,筛分,得到粒度小于0.088mm的筛分料B。
第三步、将30~50wt%的粒径为1~8mm的电煅无烟煤、10~30wt%的粒径小于1mm且大于等于0.088mm的电煅无烟煤、10~30wt%的土状石墨、10~20wt%的所述筛分料B、10~20wt%的热固性酚醛树脂、1~5wt%的锰粉和1~5wt%的钴粉混碾5~10分钟,模压成型,再于150~220℃条件下固化5~10小时,然后在埋碳气氛和1300~1500℃的条件下焙烧5~8小时,即得所述高炉炉缸用碳砖。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利用煤焦油沥青、电煅无烟煤、土状石墨等不同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性,形成炭质结合为主的微结构增强,辅以不同种类原料的颗粒搭配,提高了材料对外部应力的抵抗能力,因而制得的高炉炉缸用碳砖具有高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0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