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洗涤剂组合物及增强洗涤剂乳化分散油污能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19527.6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8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梁智坤;周文杰;黄亮;沈兵;张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94 | 分类号: | C11D1/94;C11D3/04;C11D3/30;C11D3/33;C11D3/34;C11D3/6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王文伶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洗涤剂 组合 增强 乳化 分散 油污 能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用化工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洗涤剂组合物及增强洗涤剂乳化分散油污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去油污性能是所有洗涤剂产品的主要性能之一,甚至有许多历史记载称最初的洗涤剂就是为了去除油污而被制造的。在日化行业里,技术人员普遍认为强碱性的洗涤剂一般具有较强的去除油污能力,因为碱性可以有效促使油污(油酯类化合物)的分解和脱落,但是其中却存在一些技术缺陷,首先强碱性对人体皮肤和衣服纤维存在较强的腐蚀性,而根据洗涤剂的使用方式,我们难以避免会直接接触它,其次我们无法保证洗涤剂在稀释后使用是否还能保持其强碱性,而常见的洗涤剂产品如洗衣液、洗洁精等都是通过稀释来使用的。强碱性洗涤剂的缺陷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始挖掘其它有利的技术方案代替之。
描述这些技术方案的专利已存在大量公开文件记载了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代替强碱性试剂提供强去油污能力,早在1991年,专利CN89104848就公开了一种可以有效替代强碱性洗涤剂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大量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从而达到强的去油效果,其pH值设定在10~12;而专利CN201310416237、US6495507B1则进一步公开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其它硫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甜茶碱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去油效果;专利CN201210495874、EP365103A2公开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提供很好的去油污效果,可见利用表面活性剂提升去油能力已经是本领域的技术常识。在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方案基础上,还有公开的技术方案利用其它物质强化洗涤剂的去油能力,如专利CN201310147124公开了一种去油污洗涤剂组合物,其利用天然茶籽粉去除油污;专利US6365561B1公开称二联胺类化合物可以加强洗涤剂的去油污效果,并使用烷基苯磺酸钠与之复配制备了具有强去油污效果的组合物。
但在日常生活中,油污亦有不同的存在形式。餐盘或者衣物上附着的油污通常是食用油,其成分多为动植物油脂,而在烹调食物时,油脂受高热可以发生分解、氧化、聚合等反应,生成成分复杂的物质,一般认为其主要成分包含脂肪酸甘油酯(单酯、双酯、三酯)、二聚酸、三聚酸甚至更高级的聚合物及不皂化物(如甾体化合物、萜类化学物等),该类油污比一般的动植物油脂更难去除,专利CN201310378309公开了使用渗透因子可以突破油污表面屏障深入油污内部进行分散去除。
尽管日化领域内已有大量关于洗涤剂去油污能力的研究,但限制于当前理论知识和检测手段的匮乏,洗涤剂的去油污方面的研究仍有大量的开发空间,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手洗型的洗涤剂提出了更多的性能要求,除了要求洗涤剂具有强去油污能力,还希望去除的油污不会重新吸附到手上造成油腻感,尤其是在餐具洗涤剂领域里。申请人通过大量的消费者调研显示(包括自主组织调研工作和委托专业消费者调研机构开展),超过80%的消费者在清洗餐具后会使用洗洁精或洗手液再度清洗双手,原因是因为洗碗后感觉手部油腻感强烈。这样做的缺点是:直接用洗涤剂清洗手部皮肤会造成皮脂层被破坏,容易造成手部皮肤敏感、脱皮等症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主妇手。目前并无研究或者公开的技术方案表明洗涤剂去油性能与使用时手部油腻感的关系,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油污被洗涤剂乳化的粒径,亦可能是因为油污被乳化后的稳定性,亦有可能是因为不同洗涤剂组合物生成的油污乳化液对皮肤的吸附趋势不一样,亦有可能是因为不同的洗涤剂组合物对皮肤对油腻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作用,亦有可能上述因素是相互影响等。
由此可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注意力放在洗涤剂去油性能研究的同时,常会忽略了对消费者使用洗涤剂产品过程中感官体验的研究,这同样说明了开展该方面的技术方案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
皮脂是人体皮肤的重要附属器皮脂腺所分泌的物质,其对皮肤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许多皮肤病的发生均与皮脂分泌异常或皮脂层长期被破坏有关。一般来说,会认为亚洲人皮脂的成分主要分为胆固醇(含量约3.8%),胆固醇酯(含量约11.3%),蜡酯(含量约26.5%),鲨烯(含量约37.8%),总甘油酯类(含量约18.7%),除此之外还可能具有大量微量成分。由于皮脂也是油脂的一种,尽管结构比较特殊,但和油脂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因此当表面活性剂接触皮肤时难免会对油脂造成一定程度的去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95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