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17262.6 | 申请日: | 2017-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4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昌国 |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4;B32B7/10;B32B15/20;B32B33/0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 | 代理人: | 张汉钦 |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池组 金属 树脂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于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比传统车辆更好的优势,已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泉的动力电池是制约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近来动力电池组也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电源。在电池汽车中,通常是将多个电池单体以不同形式串联或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池装置,以提供所需要的电压和容量。由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内部化学反应复杂,并伴随有热量的产生,尤其是对于多个电池单体组成的装置,这样较小的间隙较密的排布容易形成中间的热累积,温度的聚集更快,使电池内部迅速产生大量的热量堆积,必然引起电池温度升高以及温度分布的不均衡,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可能会出现漏液、放气、冒烟等现象,严重时电池会发生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的危险。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散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组,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的散热性能优异,有利于降低电动汽车电池组内部的温度,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氧化铝镁耐腐蚀层、铝镁合金金属板、第一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粘合层、铜箔层、第二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粘合层、散热型聚酯薄膜、第三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粘合层以及电池电极连接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氧化铝镁耐腐蚀层的厚度为50-200纳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所述铝镁合金金属板的厚度为100-20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粘合层的厚度为20-50微米,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为5-30纳米,所述碳纳米管的长度为5-15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所述铜箔层的厚度为100-20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散热型聚酯薄膜为含有氮化硼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薄膜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其中所述氮化硼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00-200纳米,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为5-30纳米,所述碳纳米管的长度为5-15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电池电极连接板具有图案化的导电电路。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包括第一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多个单体电池、第二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所述的第一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均为前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多个单体电池的正极与第一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的电池电极连接板焊接在一起,多个单体电池的负极与第二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的电池电极连接板焊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利用碳纳米管对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并利用氮化硼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对聚酯薄膜进行改性,有效提高了丙烯酸树脂以及聚酯薄膜的散热性能;
(2)氧化铝镁耐腐蚀层的存在,避免散热背板被腐蚀,有效延长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的使用寿命,铝镁合金金属板和铜箔层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的散热性能,通过金属与树脂层相间的方式,有效减轻了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的重量,降低了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的制造成本;
(3)通过直接在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上设置电池电极连接板,便于电池电能的输出与输入,简化了电池组的制造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金属树脂层合散热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氧化铝镁耐腐蚀层1、铝镁合金金属板2、第一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粘合层3、铜箔层4、第二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粘合层5、散热型聚酯薄膜6、第三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粘合层7以及电池电极连接板8,所述电池电极连接板具有图案化的导电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昌国,未经王昌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7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