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NiO/MgO/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6814.1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9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鹏;张小杰;于作洋;张宇飞;李国敏;张君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2;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37280 淄博启智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nio mgo 复合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NiO/MgO/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先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Ni(OH)2/Mg(OH)2,然后选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对Ni(OH)2/Mg(OH)2进行水热包覆。本发明制备的NiO/MgO/C复合负极材料能够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时防止NiO团聚,又能改善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NiO/MgO/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氧化镍(NiO)能够和金属锂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经多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较高的比容量和优良的循环性能,使其成为一种发展前景较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国内外最近几年才涉足NiO负极材料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进展较缓慢。
纳米NiO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NiO粉体具有不同的结构、晶粒大小以及电化学性能。
化学沉淀法是早期研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将镍盐与碱作用,生成的沉淀物作为制备NiO的前躯体,经过煅烧得到产物。Meyer M.,Bee A.,Talbot D.,et al.Journal of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J],2004,277(2):309-315.报道了将NH3、CH3NH2、TMAOH等不同碱液与硝酸镍80℃下反应6h,制备出片状氢氧化镍,并系统分析了不同碱液对产物尺寸和厚度的影响。Deng XY,Zhong Z.Materials Letters[J],2004,58,276-280.报道了通过氨水共沉淀法制备的NiO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9nm。Needham S A,Wang G X,Liu H K.JPower Sources[J],2006,159:254-257.报道了以NiCl2和氨水为原料采用阳极氧化铝为模板首先制备了Ni(OH)2,然后经过350℃退火1h制备了长60μm、直径200nm、壁厚23~30nm的NiO纳米管。然而该方法制备的NiO纳米管颗粒较大,循环过程中因Li+在NiO材料的嵌入/脱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应力,活性材料逐渐粉末化损失,从而导致比容量较低且循环性能较差。如在0.025~3.0V电压范围内,以0.025A/g的电流密度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00mAh/g,2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300mAh/g。
为了提高NiO的可逆容量,闫俊美,张静,杨勇.电化学[J],2005,11(3):284-288.中报道以硝酸镍、柠檬酸和乙醇为原料,浓硝酸调节pH值,在70℃时合成了稳定的溶胶和凝胶,然后在380℃退火2h获得了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颗粒较小的NiO,一般不大于10nm。在0~3V电压范围内,以0.05mA/cm2电流密度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195.1mAh/g,15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仍在800mA/g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68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