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雨水渗蓄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6764.7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0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袁冬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冬海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任岩<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0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雨水 渗蓄回用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生态雨水渗蓄回用系统,包括:上部汇水模块,位于系统上方,作为系统顶板并可使雨水进入系统,隔离外部环境和下部集水模块;下部集水模块,与上部汇水模块耦合,周边和底部不透水;渗水模块,设置于下部集水模块中,并从上部汇水模块露出,和上部汇水模块上部的空气和下部集水模块底部水面均有接触,所述渗水模块的材料为透水结构,用于使雨水通过,也能够吸收下部集水模块中的水从而提升水的位置。本公开的生态雨水渗蓄回用系统利用雨水回用解决城市热岛效应,同时降低了降水时的径流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水处理与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雨水生态渗蓄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的雨水问题,是水量分布不均、雨水污染和暴雨高温集中等问题的综合作用,雨水的储蓄利用也需相应改进。此前的雨水利用措施分为生态措施和机械措施,前者通过人造坑塘等将雨水滞留、下渗、溢出,施工量大,且可能会污染地下水;后者将雨水直接引入人造设备中储存后通过机械回用,需要持续的人工维护。
为更高效地利用城市雨水,缓解城市内涝、水污染和热岛效应,需要一种就地消解缓慢释放雨水的系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
公开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小型雨水生态渗蓄回用系统,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态雨水渗蓄回用系统,包括:上部汇水模块,位于系统上方,作为系统顶板并可使雨水进入系统,隔离外部环境和下部集水模块;下部集水模块,与上部汇水模块耦合,周边和底部不透水;渗水模块,设置于下部集水模块中,并从上部汇水模块露出,和上部汇水模块上部的空气和下部集水模块底部水面均有接触,所述渗水模块的材料为透水结构,用于使雨水通过,也能够吸收下部集水模块中的水从而提升水的位置。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生态雨水渗蓄回用系统,在雨后高温时,利用渗水模块中材料的吸湿性提升雨水的位置,用于集蓄后的雨水以蒸发回用到上部空气。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渗水模块中有铸铁构件构成的结构体,且固定有具有吸湿性的宽棉布条,可以吸收下部集水模块的水分至渗水模块上部,使其在高温下蒸发。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宽棉布条绑扎在铸铁构件构成的结构体上。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生态雨水渗蓄回用系统还包括:下部净化模块,放置在系统下部集水模块形成的储水空腔中;下部渗水模块,连通内部储水空腔和外部土壤环境,其入口位于集水模块中,下部出口深入地下土壤中,侧壁为不透水结构,内部填充渗水材料,下部填充砂石,用于将系统内过量雨水缓慢净化。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汇水模块结构稳定,自身材料不具有透水性;其上部有纵横向汇水凹槽,并具有圆形进水孔洞。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部净化模块设置于下部集水模块底面,和储水空腔中的储水接触;该下部净化模块包括煤炉渣结构,具有大孔隙率和吸附性。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渗水模块内部填充材料为粉煤灰陶粒,下部填料为石英砂滤料。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渗水模块渗水性低于净水性,高度小于等于1m,以减少系统对下部土壤净化作用的影响。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态雨水渗蓄回用系统为可拆卸结构,各模块相对独立,所述渗水模块和下部净化模块可拆卸更换。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雨水生态渗蓄回用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冬海,未经袁冬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6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人体按摩功能的坐便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消防栓压力检测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