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本井气的接力举升采油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5729.3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7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春峰;程心平;谢双喜;李昂;詹敏;沈琼;檀朝东;阚唱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吴学颖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接力 采油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利用本井气的接力举升采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举升耦合模型:以地层自然能量和人工能量的合理利用为目标,以举升设备最大能力为约束条件,建立油井流入动态、井筒多相流动、举升工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耦合模型;
步骤S2:确定耦合连接条件与约束条件:涉及电泵的耦合模型应以电泵的极限耐温、极限下泵深度、极限扬程为约束条件;涉及气举的耦合模型应以注气阀极限下深、最大注气量为约束条件;
步骤S3:方案优选:计算具体举升方式下的实际产量和系统效率,按照目标函数进行方案优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本井气的接力举升采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油层流压的关系,关系式如下,Qo=Jo(Pro-Pwf,o)
式中:Qo为油层产量,m3/d;Jo为采液指数,m3/(d·MPa);Pro为油层压力,MPa;Pwf,o为井底油层流压,M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本井气的接力举升采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底油层流压是井筒多相流动分析的起点,井筒多相流动分析中又同时存在压力和温度的相互耦合关系,关系式如下,
对于气层而言,注气管柱中注气点处气体压力为:
式中:ρ为流体密度,m3/kg;v为流体通过断面的平均流速,m/s;p为压力,Pa;H注为注气深度,m;Z为流体断面到井底的距离,m;f为流体流动时的摩擦阻力系数;d为管径,m;W为外界提供的能量,J;Pg(H注)为注气管柱注气点处气体压力,MPa;Pwf,g为气层流压,MPa;ρg0为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m3/kg;g'为气体加速度,m/s2;T0为标准状况下的温度,K;Hg为气层深度,m;Po为标准状况下的压力,MPa;Tav为平均温度,K;Zav为平均温度和平均压力下的气体压缩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本井气的接力举升采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人工能量关系式如下:
W=fi(Q注,H注;H扬,H泵;else)
式中:H扬为电泵扬程,m;H泵为电泵下入深度,m;Q注为注气量,m3/d;H注为注气深度,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57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