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差分式谐振器型的无线无源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4123.8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9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王毅坚;薛蓄峰;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7/04 | 分类号: | G01B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差 分式 谐振器 无线 无源 表面波 应变 传感器 | ||
1.一种差分式谐振器型的无线无源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1)、匹配电路(2)、封装管座(3)、柔性封装底片(4)和SAW传感器件(5);
其中,所述天线(1)设置在所述匹配电路(2)上,所述匹配电路(2)通过信号引线(6)与所述SAW传感器件(5)连接;所述SAW传感器件(5)由所述封装管座(3)和柔性封装底片(4)进行封装;
所述SAW传感器件(5)包括参考器件(8)和感知器件(9),所述参考器件(8)用于温度补偿;所述感知器件(9)用于应变检测;所述参考器件(8)纵向放置于所述柔性封装底片(4)上,所述感知器件(9)横向放置于所述柔性封装底片(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器件(8)和所述感知器件(9)为两个基于相同压电基底材料的单端对SAW谐振器;
所述参考器件(8)包括:第一叉指换能器(10)、第一反射器(12)、第二反射器(13)和第一压电晶体(16);其中,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10)采用半导体光刻工艺制作于所述第一压电晶体(16)之上;所述第一反射器(12)和所述第二反射器(13)分布于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10)两边;
所述感知器件(9)包括:第二叉指换能器(11)、第三反射器(14)、第四反射器(15)和第二压电晶体(17);其中,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11)采用半导体光刻工艺制作于所述第二压电晶体(17)之上;所述第三反射器(14)和第四反射器(15)分布于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11)两边;
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10)、第一反射器(12)、第二反射器(13)、第二叉指换能器(11)、第三反射器(14)和第四反射器(15)采用余弦函数切指加权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晶体(16)和所述第二压电晶体(17)采用绕Y向旋转0°~30°切割且沿X方向传播的石英晶体;所述第二压电晶体(17)的长度设置为8~1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10)和第二叉指换能器(11)分别设置有50对叉指电极;所述第一反射器(12)、第二反射器(13)、第三反射器(14)和第四反射器(15)分别设置有150对叉指电极;包括叉指电极和假指,其中假指不激发声表面波,但对声表面波的传播相位起补偿作用;所述叉指电极采用膜厚为100nm的铝电极,叉指电极之间的声孔径设置为100λ;
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10)与所述第一反射器(12)和第二反射器(13)的距离,以及第二叉指换能器(11)与所述第三反射器(14)和第四反射器(15)的距离分别设置为0.625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器件(8)的工作频率设置为442MHz,所述感知器件(9)的工作频率设置为441MHz。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1)选取微带天线、缝隙天线、环形天线或者直立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电路(2)由一个LC串并联电路组成,为保证所述参考器件(8)和所述感知器件(9)与所述天线(1)之间的阻抗匹配,使所述天线(1)获取最大的输入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管座(3)选取金属材料或者陶瓷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封装底片(4)选取厚度为0.15~0.4mm的铝质或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412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