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岩芯高温熔融特征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14002.3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8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02 | 分类号: | G01N25/02;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芯 激光检测装置 高温熔融 高温反应炉 形变量 种检测 激光检测技术 岩石物理属性 岩心 采集装置 地层环境 电性连接 高温环境 高温加热 实验手段 实验装置 形变方向 岩石形变 岩芯表面 岩心表面 有效测量 熔融 加热 扫描 测量 记录 研究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岩芯高温熔融特征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高温反应炉,用于加热待测岩芯;激光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高温反应炉周围,用于扫描待测岩芯;采集装置,与所述激光检测装置电性连接,控制所述激光检测装置的工作,并记录待测岩芯表面的形变量数据。本发明将激光检测技术与高温熔融实验装置相结合,在岩心受高温加热发生熔融过程中,对岩心表面形变方向和形变量进行测量,解决了高温环境下岩石形变无法有效测量的难题,为研究真实地层环境下的岩石物理属性提供了实验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芯自动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岩芯高温熔融特征的系统。采用激光检测技术,在岩芯受高温熔融变形过程中对样品表面形变进行测量,有助于研究岩芯在真实地下环境的中物理属性研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表层油气田的不断挖掘开采,浅层油气资源变得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把探索油气资源的目标瞄向了深层油气田。而要对深层油气田进行研究,就需要模拟地下深处的高温环境,因为油气藏通常埋藏于在地下数千米甚至更深,地温可以达到几百摄氏度甚至上千摄氏度。通过检测含油岩石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物理特性的变化,可以对储油层的生成、变化和迁移等进行研究,其数据对油、气田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力应变实验是岩石力学性质测量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是在岩石样品上施加一定方向的力,利用形变测量仪和力学传感器监测岩石受压过程中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形程度。岩石的各类弹性模量和力学参数都可以通过应力应变实验直接测量或者计算得到。但是,普通的形变测量仪无法承受高温环境(几百度),导致目前高温下的岩石形变测量还难以在实验上实现。
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能够检测岩心高温熔融特征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岩心高温熔融特征的装置,将激光检测装置与高温反应炉结合,对岩心受高温加热发生熔融的过程进行检测,为研究真实地层环境下的岩石物理属性提供实验手段。
根据本发明一个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岩芯高温熔融特征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高温反应炉,用于加热待测岩芯;
激光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高温反应炉周围,用于扫描待测岩芯;
采集装置,与所述激光检测装置电性连接,控制所述激光检测装置的工作,并记录待测岩芯表面的形变量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激光探头,设置于高温反应炉内表面的多个方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探头与高温反应炉内部以耐高温玻璃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探头通过电缆与外部的采集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反应炉具有温控单元和时间控制单元,能够调节升温速率。
进一步地,在加温过程中,所述激光探头发射出光束,扫描预设区域,根据扫描点位置的偏差检测待测岩芯的表面形变量。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装置将所述激光探头传回的信号转换为可视信号,并记录下待测岩芯表面被扫描区域的形变量数据。
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应力施加装置,设置在高温反应炉内,用于对待测岩芯施加应力。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探头为五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高温反应炉内待测岩芯的上、前、后、左、右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待测岩芯为长方体样品,长、宽、高不超过15厘米。
本发明将激光检测技术与高温熔融实验装置相结合,在岩心受高温加热发生熔融过程中,对岩心表面形变方向和形变量进行测量,解决了高温环境下岩石形变无法有效测量的难题,为研究真实地层环境下的岩石物理属性提供了实验手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4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