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热导率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13766.0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8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魏劲松;李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27 | 分类号: | G01N21/27;G01N21/55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热导率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1.一种薄膜热导率的测量装置,包括泵浦光路、探测光路和探测光的反射光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泵浦光路包括信号发生器(13),在信号发生器(13)的输出方向是405nm激光器(14),沿405nm激光器(14)激光输出方向,依次是405nm的介质镜(5),铝镜(6)、第一聚焦物镜(7),经过第一聚焦物镜(7)后聚焦在位于样品台(8)上的待测样品上;
所述的探测光路包括658nm激光器(1),沿658nm激光器(1)激光输出方向依次是二分之一波片(2)、偏振分光棱镜(3)、四分之一波片(4)、所述的405nm的介质镜(5)、铝镜(6)、第一聚焦物镜(7)聚焦在位于样品台(8)上的待测样品上;
所述的探测光的反射光路,经待测样品表面反射的反射光,依次经第一聚焦物镜(7)、铝镜(6)、405nm的介质镜(5)、四分之一波片(4)进入偏振分光棱镜(3),经偏振分光棱镜(3)反射后经第二聚焦物镜(9)聚焦到光电探测器(10)上,该光电探测器(10)的信号经示波器(11)与计算机(12)相连,所述的二分之一玻片(2)和四分之一玻片(4)是658nm激光的二分之一玻片和四分之一玻片。
2.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热导率的测量装置进行薄膜热导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①测薄膜样品制备:在待测样品的表面溅射或蒸镀一层金属薄膜;
②瞬态热反射装置调试:首先,通过信号发生器(13)控制405nm激光器(14)输出405nm激光的脉宽并将输出的激光作为加热激光,调节405nm的介质镜(5)和铝镜(6)的位置使加热激光进入第一聚焦物镜(7);
其次,将658nm激光器(1)打开作为探测激光,调节658nm激光器(1)的位置使得探测光的中心与加热光重合;658nm激光器(1)输出658nm激光与405nm激光合成一束后经聚焦物镜(7)聚焦到金属薄膜表面;
调节二分之一玻片(2)和四分之一玻片(4)的角度,使得探测光经金属薄膜表面的反射光进入所述的光电探测器(10)中;
③热导率测量: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样品台(8)上,打开658nm激光(1),调节样品台(8)在垂直激光方向的位置,使得658nm激光经待测样品反射的反射光在示波器(11)上强度最大;再将405nm激光器(14)打开,通过调整所述的偏振分光棱镜(3)的偏振方向,使反射的658nm激光强度不断变化地进入所述的光电探测器(10)和示波器(11),来得到反射光强度的变化;
所述的示波器(11)采用平均512次的模式对反射的658nm激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下来,得到反射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传输至所述的计算机(12);
④数据拟合:将一维热传导方程在频域上得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解,利用反拉普拉斯变化得到时域上的解,结合数值解和测试的数据对热导率进行拟合,得到待测样品的热导率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薄膜为Al、Au或Mo膜,所述的金属薄膜的厚度为100nm~2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脉宽为50ns~500ns,待测薄膜的厚度大于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37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