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13614.0 | 申请日: | 2017-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叶向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福相传媒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B32B7/12;B32B1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李有财 |
| 地址: | 361015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透光层 发光玻璃 容置空间 导电线路 第一表面 电性连接 封边结构 金属箔 透光 填充物 第二表面 电源导线 信号端子 垫条 包覆 侧边 填充 应用 | ||
一种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应用于发光玻璃的系统,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包括第一可透光层、第二可透光层、金属箔、垫条、电源导线、信号端子以及填充物。第二可透光层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侧边的第三表面,并在第一表面上设置透光导电线路;金属箔包覆第二可透光层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并与透光导电线路电性连接;垫条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以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并与第一可透光层以及第二可透光层形成一容置空间;电源导线部分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并与金属箔电性连接;信号端子部分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并与透光导电线路电性连接;以及填充物填充在容置空间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发光玻璃系统的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发光玻璃(或称LED玻璃)常用于取代普通玻璃作为大楼的帷幕建材。现有的发光玻璃通常包括两层由玻璃材料所组成的可透光层以及位在两层可透光层之间的发光组件,其中在一可透光层的表面具有内部导电线路,发光组件通过内部导电线路与外围电路连接。
进一步而言,内部导电线路与外围电路之间是通过封边结构连接,封边结构一般设置在发光玻璃边缘,具有导线以及铜箔等结构以连接于内部导电线路与外围电路之间。由于内部导电线路具有多条信号线以及电源线,因此现有的封边结构也对应设置了同样数量的导线,这么多的导线使得现有的封边结构安装、维护都相当困难,导线也容易脱落。此外,铜箔的电流承载能力也不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在结构上易于安装与维护,导线不易脱落且具有足够电流承载能力的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即为各家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在结构上易于安装与维护,导线不易脱落且具有足够电流承载能力的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发明遂提供一种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应用于发光玻璃的系统,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包括第一可透光层、第二可透光层、金属箔、垫条、电源导线、信号端子以及填充物。
第二可透光层具有面对第一可透光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位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侧边的第三表面,并在第一表面上设置透光导电线路;金属箔包覆第二可透光层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并与透光导电线路电性连接;垫条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以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并与第一可透光层以及第二可透光层形成一容置空间;电源导线部分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并与金属箔电性连接;信号端子部分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并与透光导电线路电性连接;以及填充物填充在容置空间中。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还包括金属条,设置在第三表面的金属箔上。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还包括胶带,包覆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上的金属箔与金属条。
在一实施例中,胶带为高温胶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或第二可透光层为玻璃、钢化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垫条为亚克力材质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透光导电线路为氧化铟锡薄膜或氟掺杂氧化锡薄膜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电源导线与金属箔之间具有至少两处焊接连接点。
在一实施例中,填充物为胶水。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发明的发光玻璃的封边结构以信号端子取代现有技术的多条信号导线,故可大幅减少导线的使用数量,有利于安装与维护。此外,可在金属箔上设置金属条,增加金属导电部分的截面积,以提高电流的承载能力,并可进一步附加胶带,以包覆金属条以及金属箔,胶带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增强金属条以及金属箔的结合力。还有,电源导线与金属箔之间可具有至少两处焊接连接点,可加强电源导线与金属箔之间的焊接强度,使电源导线不易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福相传媒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福相传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36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