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12940.X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游树娟;李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家居设备 控制指令 制动 偏好 物联网技术 触发条件 预先建立 智能家居 智能决策 自动触发 综合考虑 触发 预设 响应 服务 | ||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依赖用户下达明确控制指令才能控制智能家居设备,以及各家庭成员需求考虑不合理的问题,该方法为,基于预先建立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通过家庭成员指定行为自动触发智能家居设备制动时间的计算,并综合考虑各家庭成员的不同偏好,获得智能家居设备的最优制动时间,以及按照最优制动时间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这样,用户无需再单独下达控制指令,通过自身指定行为即可触发相应智能家居设备控制,触发条件更合理,不再是只响应最后一位发出控制指令的家庭成员的需求,而是根据各家庭成员到达预设地的时间先后,实现先到达先享受其偏好服务的智能决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引领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万物互联是大势所趋,以往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智能终端实现交互,而物联网,可以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以及物品和人之间。
其中,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排头兵,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成果,并且深刻影响之后的智慧楼宇、智慧农业以及智慧城市等研究应用领域。智能家居以用户的住宅为载体,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感知技术,将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各种智能设备进行集成,并创建节能环保的居住环境,以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
而智能家居中,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智能启动、调节和关闭是一个核心的问题,直接影响家庭的用电功耗和家庭成员对环境舒适程度的体验质量,而且,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类型日益曾多,各智能家居设备之间表现出多样性异构化的特点,例如,如何控制各智能家居设备的启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根据用户到达智能家居的时间,确定智能家居的制动时间,具体的,用户预先通过客户端单独为每个智能家居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定时启动各个智能家居设备。
然而,上述方式中,每个智能家居设备都是单独地接受用户通过客户端发送的控制指令,以启动定时,即,每一个智能家居设备的启动,都需要人的触发才能实现,属于被动的控制方式,因此,不能通过感知周围环境指标变化实时计算智能家居设备的最佳制动时间和最佳关闭时间。
而且,这种实现方式,并不适用于包含多个家庭成员的家庭,因为,每一个用户都能独立且平等地控制各个智能家居设备,各个用户之间并没有建立从属关系,若一个家庭中的多个家庭成员向同一智能家居设备发出了控制指令,控制系统会响应每一个用户的控制指令,对于控制系统来说,后接收到的控制指令会覆盖之前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智能家居设备最终的制动时间只与最后接收到的控制指令相关,与先前其他用户发送的控制指令无关,因此,当一个最早发送控制指令的用户回到家中时,很有可能智能家居设备并没有将相关参数(如,室温,水温等等)设置到该用户所需求的数值,因此,该方式并没有统一考虑到家庭中所有家庭成员的距离和触发时间等信息,来计算相应智能家居设备的最佳制动时间。
有鉴于此,需重新设计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综合考虑同一家庭不同家庭成员不同偏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对智能家居系统包含的所有事物执行实体化操作,获得相应的若干实体,其中,所得的各个实体之间存在预先定义的若干种属性关系;
基于所述各个实体之间的若干种属性关系,采用树形结构将所述各个实体进行关联,获得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29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