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力发电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12485.3 | 申请日: | 2017-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2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 发明(设计)人: | 肖刚;杨光伟;向铎;杨天锋;彭浩;王树林;倪明江;骆仲泱;方梦祥;程乐鸣;岑可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3J15/06;F23L15/00;F22B1/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1 | 代理人: | 毛立群,杨楷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力发电 系统 | ||
1.一种火力发电系统,包括:
锅炉(1)、尾气处理装置(2)、以及设置有烟气通道(8a)的换热装置(8);
烟气从所述锅炉(1)中产生,通过所述烟气通道(8a),在所述烟气通道(8a)中换热之后进入所述尾气处理装置(2);
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力发电系统还包括:
化学储热装置(4),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上设置有空气进口(4b);
连通通道(7),连接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和所述烟气通道(8a);
尾气通道(3),连接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和所述尾气处理装置(2);
放热通道(5c),连接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和所述锅炉(1);
当需要储热时,烟气经所述烟气通道(8a)和所述连通通道(7),进入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中发生化学反应,将烟气的热能存储于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中,烟气再经所述尾气通道(3),进入所述尾气处理装置(2);
当需要放热时,空气从所述空气进口(4b)进入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中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所释放的热量由所述空气通过放热通道(14)带入所述锅炉(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包括罐体(4a)和设置在所述罐体(4a)内的若干个多孔模块(4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口(4b)设置于所述罐体(4a)轴向上的一端,所述连通通道(7)对应连接所述罐体(4a)轴向上的另一端;所述多孔模块(4c)沿着所述罐体(4a)的轴线方向形成层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模块(4c)为利用储热介质压制成型的蜂窝或泡沫结构;或者,所述多孔模块(4c)包括利用基体制成的多孔结构,以及在所述基体的表面形成涂层的储热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介质包括以下任意一种金属氧化物,或者任意多种金属氧化物的组合:
铜氧化物、钴氧化物、锰氧化物、钡氧化物、铁氧化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力发电系统还包括:
进风管道(5)和设置在所述进风管道(5)上的三通阀(6);
其中,所述进风管道(5)包括进风主路(5a)和被所述三通阀(6)分成的第一进风支路(5b)和第二进风支路(5c);
所述第一进风支路(5b)连接至所述空气进口(4b);
所述第二进风支路(5c)连接至所述锅炉(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通道(14)通过所述第二进风支路(5c)连接所述锅炉(1),所述放热通道(14)上设置有放热阀门(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8)包括设置在所述烟气通道(8a)上的过热器(8b)和再热器(8c),其中,所述过热器(8b)位于所述烟气通道(8a)上靠近所述锅炉(1)方向的一侧,所述再热器(8c)位于所述烟气通道(8a)上远离所述锅炉(1)方向的一侧
所述连通通道(7)包括:
靠近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的一侧,且与所述化学储热装置(4)直接连通的连通主路(7a);
靠近所述烟气通道(8a)侧,且与所述烟气通道(8a)和所述连通主路(7a)连通的第一连通支路(7b);
其中,所述第一连通支路(7b)与所述烟气通道(8a)的连接口位于所述靠近所述过热器(8b)的位置,所述第一连通支路(7b)上设置有第一阀门(7c)。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7)还包括:
靠近所述烟气通道(8a)侧,且与所述烟气通道(8a)和所述连通主路(7a)连通的第二连通支路(7d);
其中,所述第二连通支路(7d)与所述烟气通道(8a)的连接口位于所述靠近所述再热器(8c)的位置,所述第二连通支路(7d)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e)。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7)还包括:
靠近所述烟气通道(8a)侧,且与所述烟气通道(8a)和所述连通主路(7a)连通的第三连通支路(7f);
其中,所述第三连通支路(7f)与所述烟气通道(8a)的连接口位于所述靠近所述锅炉(1)的位置,所述第三连通支路(7f)上设置有第三阀门(7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24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