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区控制的热泵带式干燥设备及其干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2366.8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2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苑亚;杨鲁伟;张振涛;魏娟;李维钊;毛祥;谢诚;肖波;游韶玮;李博;张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6B15/18 | 分类号: | F26B15/18;F26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区 控制 热泵带式 干燥设备 及其 干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热泵干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区控制的热泵带式干燥设备及其干燥方法,包括干燥室和位于干燥室内用于输送待干燥物料的传送机构;干燥室内沿传送机构输送方向设有多个干燥除湿区域,每个干燥除湿区域均包括热泵干燥装置;每个热泵干燥装置均包括除湿单元、加热单元和回风道,传送机构位于加热单元下部,除湿单元和回风道位于传送机构一侧;在加热单元底部设有排湿风道和排湿口,在除湿单元靠近回风道侧壁顶部设有回风阀,在排湿风道内设有第一排湿阀,第一排湿阀和回风阀开度是可调节的。该系统能够实现物料连续干燥过程,不同干燥区域独立控制,以针对不同区域物料实现不同干燥工况,从而提高低温室外工况下的干燥效率且能效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分区控制的热泵带式干燥设备及其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干燥是高能耗的加工程序,传统燃煤、燃气干燥能源利用率低,且对环境不友好。热泵具有回收废热,能效高,温湿度控制精度高等优点,使高效节能的热泵在干燥应用技术的研究越发重要。
热泵干燥技术在箱式干燥的研究已经相对较多,但是箱式干燥系统效率比较低。而目前现有的热泵带式干燥设备中在低温室外工况下能耗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分区控制的热泵带式干燥设备及其干燥方法,旨在解决低温室外工况下热泵带式干燥设备能效低和箱体干燥效率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区控制的热泵带式干燥设备,其包括干燥室以及位于所述干燥室内用于输送待干燥物料的传送机构,在所述干燥室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干燥室内沿所述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干燥除湿区域,每个所述干燥除湿区域均包括热泵干燥装置;每个所述热泵干燥装置均包括除湿单元、加热单元以及位于所述除湿单元和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的回风道,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加热单元的下部,所述除湿单元和所述回风道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在所述加热单元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除湿单元连通的排湿风道,以及用于将经物料干湿交换的湿气排入所述回风道的排湿口,在所述除湿单元靠近所述回风道的侧壁顶部设置有回风阀,在所述排湿风道内设置有第一排湿阀,所述第一排湿阀和所述回风阀的开度是可调节的。
其中,所述除湿单元包括除湿间以及位于所述除湿间内的热泵机组,热泵机组的蒸发器的底部设置有蓄水槽以及用于将蓄水槽内的水排至外部的排水管。
其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间以及位于所述加热间内的冷凝器风机和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风机上部。
其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每个所述热泵干燥装置的所述第一排湿阀和所述回风阀连接。
其中,在所述除湿单元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除湿单元内的风排至所述干燥室外部的排风阀,在所述回风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干燥室外部的新风引入所述干燥室内的新风阀,所述排风阀和所述新风阀的开度是可调节的,且所述排风阀、所述新风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在所述排湿口内还设置有第二排湿阀,所述第二排湿阀的开度是可调节的,且所述第二排湿阀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传送机构采用多孔物料传送带,且所述多孔物料传送带的传送速率是可调的,所述多孔物料传送带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在每个所述热泵干燥装置的除湿单元远离所述回风道的一侧均设置有主机室门。
其中,所述干燥室由保温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分区控制的热泵带式干燥设备干燥物料的方法,其包括半开路式干燥模式和闭路式干燥模式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2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