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手机的智能门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11097.3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3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程灯亮;王涛;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手机 智能 门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系统的技术改进,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收的智能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不断推广普及,我国的手机使用者已经涵盖各种年龄段,大街小巷各个公共场合都可以看到人们在玩手机。
手机在给大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带来麻烦,这就是课堂玩手机现象一直无法根除,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门禁系统,用于检测学生是否携带手机进入教室,达到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收的智能门禁系统,用于检测学生是否携带手机进入教室,达到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检测收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禁系统包括在教室的门本体的两侧均设有手机感应装置,手机感应装置连接到设置在门本体上方的控制单元;当手机感应装置检测到通过者携带手机后将报警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存放柜开启存放柜中没有使用的存放单元,用于保存进入者的手机。
所述的门本体上方设有报警指示灯,报警指示灯与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的存放柜上设有指纹识别单元连接控制单元。
所述的存放单元上设有手动钥匙孔。
一种用于检测收的智能门禁系统,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发明检测进入者是否携带手机并发出相应的指示灯进行警告,当携带手机者通过指纹识别装置打开手机存放盒存放好手机之后,方可允许进入,要求手机检测要准确,指示灯能可靠提醒,手机存放装置能可靠受到指纹识别控制装置的有效控制,能可靠开启与打开,人工钥匙要有效打开所有小盒,同时做好监控工作以防手机被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检测收的智能门禁系统中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检测收的智能门禁系统中存放柜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2中,1、门本体;2、手机感应装置;3、控制单元;4、报警指示灯;5、存放柜;6、存放单元;7、手动钥匙孔;8、指纹识别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手机检测技术已经成熟,同时指纹识别技术也已经投入生活使用,本发明把这两项技术结合起来用在教室的门禁系统,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是否携带手机,同时可以让学生携带的手机存入统一的存储柜系统,从而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出现。
具体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在教室的门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手机感应装置,手机感应装置2连接到设置在门本体1上方的控制单元3;当手机感应装置2检测到通过者携带手机后将报警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控制存放柜5开启存放柜5中没有使用的存放单元6,用于保存进入者的手机。
门本体1上方设有报警指示灯4,报警指示灯4与控制单元3连接。存放柜5上设有指纹识别单元8连接控制单元3。存放单元6上设有手动钥匙孔7。
例如,当某人通过已开启的智能门禁时,手机检测装置2开始工作,判断此人是否携带手机,并在门的上部发出相应的报警指示灯4进行警告,当此人携带手机时,控制单元3控制存放柜5打开没有使用的存放单元6,手机放入以后,存放盒自动收回,进入者同时指纹识别单元输入指纹,此时方可通过智能门系统进入教室,等下课时,学生又可通过指纹打开相应的手机存放盒,为了防止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而打不开相应的盒子,可向教学楼管理员索取钥匙,通过存放单元6上的手动钥匙孔进行手动打开。
本发明能自动检测学生身上是否携带手机,并发出警告的教室大门,同时还另外设有手机存放柜5,其中存放柜5通过指纹控制打开与关闭,并且各个手机存放单元6也可以通过管理者手中的钥匙进行打开,以防指纹识别单元8损坏导致手机无法取出。因此,该装置可以避免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室,只能存放在手机柜里,从而可以达到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出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1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