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移器整体点固拼焊平台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0940.6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5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朱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大昌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14 | 分类号: | B66F9/14;B66F9/075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陈利荣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移器 整体 点固拼焊 平台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侧移器整体点固拼焊平台及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所述平台包括用于支撑侧移器框架的支撑模组、用于防止侧移器框架侧向移动的横向固定模组、用于防止侧移器框架竖向移动的竖向固定模组、用于固定侧移器内部部件的部件固定模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侧移器整体点固拼焊平台,通过点固拼焊平台上的各种焊接固定模具、焊接定位模具来确保焊接过程中的精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侧移器整体点固拼焊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叉车是一种在物料搬运行业常见的工业车辆,因其具备安全高效、机动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仓储、运输、港口码头等场合进行物品的搬运和堆垛作业。针对所搬运物品的重量、外观尺寸以及所需要堆垛的高度等要求,叉车分别有不同吨位(额定承载能力)和门架起升高度来满足操作的需要。通常叉车工作原理即是通过其车身及平衡重产生的平衡力矩来进行叉持货物,而加装的侧移器装置自身的重量、框架厚度等因素则会抵消掉标准配置叉车(未带有侧移器)承载能力的一部分;此外,由于侧移器挂装在货叉架上,其框架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尺寸直接关系到框架中间的视野通透性,而良好的操作视野是叉车司机能进行准确的货物堆高、对位、降低货物破损所要求的关键因素。
侧移器主要由与叉车货叉架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支架和受液压油缸驱动进行左右横向移位的框架两部分组成,滑动摩擦副(上滑块、下滑块)与这两部分的配合形式直接关系到其自身在叉车进行往复循环的重载操作时的疲劳耐久寿命。
而侧移器的框架是由上、下横梁与侧梁拼接成四方形后焊接固定而成,并需要继续在上、下横梁上焊接侧移器内部部件,现阶段侧移器整体通常采用人工焊接,在人工焊接过程前预先在上、下横梁上划线,通过划线来确保焊接的精准性,但是由于焊接部件通常都比较大,结构复杂,在焊接过程中用力触动便会造成焊接部件位移,最终影响侧移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侧移器整体点固拼焊平台,通过点固拼焊平台上的各种焊接固定模具、焊接定位模具来确保焊接过程中的精准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侧移器整体点固拼焊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所述平台包括用于支撑侧移器框架的支撑模组、用于防止侧移器框架侧向移动的横向固定模组、用于防止侧移器框架竖向移动的竖向固定模组、用于固定侧移器内部部件的部件固定模组,
其中,所述支撑模组包括设置在平台四角与上下横梁相匹配的上下横梁垫块以及设置在平台两侧与侧梁相匹配的侧梁垫块;
所述横向固定模组包括设置平台中轴线上的两个固定杆组件,所述固定杆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设置有支座,所述固定杆中间段设置有螺纹,且其上设置螺纹相匹配的套管,所述套管底部设置旋转座,所述固定杆可通过旋转座实现在水平面360度旋转;
所述竖向固定模组,包括位于平台四角的竖向气动杆,所述竖向气动杆上设置有固定盖,所述竖向气动杆通过固定盖与固定板的配合实现对侧移器框架竖向固定;
所述部件固定模组包括用于固定下滑块的下滑块固定模组以及用于支撑液压立杆连接块的连接块支撑模组,所述下滑块固定模组包括竖向固定在平台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合页结构与限位板相连,所述限位板底面上设置有限位卡,所述连接块支撑模组正面呈L状,包括用于支撑连接块的支撑块以及用于限位连接块的竖向卡板。
优选地,所述竖向气动杆四周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气动杆的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处于侧移器框架内四角的位置,且所述保护套管上方焊接有用于加固侧移器框架的加固片。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从固定板的一侧延伸至本体的中心位置,且所述缺口的内径大于气动杆的内径,小于固定盖的外径,使得固定板安装在气动杆上可将侧移器框架一角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大昌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大昌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0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