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磁共振扫描的头戴式降噪耳罩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0916.2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0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任延德;任绪言;曹力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14 | 分类号: | A61F11/14;A61B5/055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单虎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磁共振 扫描 头戴式降噪 耳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磁共振扫描的头戴式降噪耳罩,包括弧形的伸缩架,且伸缩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耳罩壳体,金属套管从耳罩壳体的内壁上延伸出来,金属套管的内端设置有微型扬声器,该微型扬声器的导线顺着该金属套管内设置,并从该金属套管上的孔眼穿出,从耳罩壳体内壁上延伸出来的金属套管上套有海绵套。本发明设计合理、构思新颖、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通过设置海绵套塞入耳洞来进行隔音,效果良好,同时通过调节支撑海绵套的金属套管来适配各种人体的耳洞,提高了隔音的可靠性,塑胶罩体可以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降噪电路板消除杂音,共设置四重降噪隔音的结构,效果良好,另外海绵套和塑胶罩体的人体舒适性也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扫描的头戴式降噪耳罩。
背景技术
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很强的噪音,引起病人的不适甚至恐慌。如果受检者因紧张而移动,扫描结果会产生伪影,影响图像的效果,甚至无法判断,需要重新扫描。研究表明磁共振所产生的分贝是80多分贝,此分贝属于噪音范围,人在这种环境下会产生焦虑、烦躁和不安且部分患者在脱离该环境后一段时间内仍会产生此类症状。为了改变现状,需要发明一种防噪音耳塞,目前防噪音耳塞有多种。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620418028.1公开了一种防噪音耳塞,它是一种由蜡制成的防噪音耳塞,本身形状小且随人体温变化而改变,可适宜不同患者的耳部构造。但结构简单,只能起到部分防噪作用,防噪音效果不明显。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600170.0公开了一种防噪耳塞,该耳塞由保护套和塞子构成本身具有润滑性,保护套设置在塞子的外壁上,塞子为一密封腔体,塞子内填充柔软纤维,塞子的一端固定设有捏柄,耳塞使用方便、佩戴舒适,但结构简单,只能起到部分防噪作用,防噪效果也不太明显。
鉴于现有技术的情况,设计一种佩戴舒适,且隔音效果良好,用于进行磁共振时病人佩戴的隔音装置是必要的,以防止由于噪音对病人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扫描的头戴式降噪耳罩。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磁共振扫描的头戴式降噪耳罩,包括弧形的伸缩架,且所述伸缩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耳罩壳体,所述耳罩壳体的外表面安装有降噪电路板和麦克风,每个所述耳罩壳体上横向穿设有金属套管,该金属套管采用金属丝编织而成,并在形状上具有可塑性,该金属套管的外端连接在旋钮上,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耳罩壳体的外壁上,所述金属套管从所述耳罩壳体的内壁上延伸出来,所述金属套管的内端设置有微型扬声器,该微型扬声器的导线顺着该金属套管内设置,并从该金属套管上的孔眼穿出,进入到所述耳罩壳体内,从所述耳罩壳体内壁上延伸出来的所述金属套管上套有海绵套。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伸缩架的作用是作为安装耳罩壳体的支架,同时可以通过伸缩来适应不同人体的头部。降噪电路板作为一种现有的降噪电路元件,用来对噪声进行降低,麦克风用来向外传出病人的声音。金属套管的作用是用来支持微型扬声器,微型扬声器通过金属套管可以塞入病人的耳朵里面,同时在该塞入病人耳朵中的一段上套有海绵套,用来起到堵塞耳洞的作用,隔绝噪声。由于每个病人的身体的个体特征不同,因此会造成固定形状的构造塞入耳朵里面对某些人的隔音效果并不好。因此通过旋钮的旋动,带动金属套管,金属套管再带动海绵套在耳朵里面转动来适应具体个人的耳洞,达到最佳的隔音效果。为了满足金属套管需要塞入耳洞,以及通过旋钮旋转来适应耳洞的功能。因此金属套管的制成,采用金属丝编织而成,编织形成的金属套管具有弹性和形状可塑性,使用起来非常适用。微型扬声器的导线通过金属套管上的孔眼接入到耳罩壳体内,和相关的电路及构件相连。
进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耳朵的隔音效果,所述耳罩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塑胶罩体。
进一步,为了便于海绵套插入到耳洞里面去,所述海绵套呈锥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0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眼部理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纸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