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泊梯锁、面板组件及电梯召唤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610897.3 | 申请日: | 2017-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5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 发明(设计)人: | 颜绍军;张永生;薄明心;仲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46 | 分类号: | B66B1/46;B66B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泊梯锁 面板 组件 电梯 召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泊梯锁、面板组件及电梯召唤盒。其中,泊梯锁包括外壳、凸轮、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静接片和第二静接片,凸轮固定在位于外壳内部的锁芯上,凸轮的外周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一滑块可伸缩地设置在外壳的侧壁上,实现第一滑块与第三凹槽的卡抵和分离,从而带动第一动接片与第一静接片的抵接与分离。第二滑块可伸缩地设置在外壳的侧壁上,实现第二滑块与第三凹槽的卡抵和分离,从而带动第二动接片与第二静接片的抵接与分离。通过利用一个泊梯锁就能够实现对于两台电梯状态的控制,方便操作,且占用召唤盒的内部空间小,减小召唤盒的整体体积,降低了安装空间、拆装成本及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泊梯锁、面板组件及电梯召唤盒。
背景技术
电梯召唤盒是安装在电梯层站的外墙上,用于召唤电梯到达乘客所在的楼层。如图1所示,召唤盒的外部通常会设置有召唤按钮11′和泊梯锁10′,召唤按钮11′通常用于发出召唤指令,泊梯锁10′一般有运行和驻停两个状态。当泊梯锁10′开关打到运行状态时,电梯则能够收到由按压召唤按钮11′而发出的召唤指令并按照指令运行;当泊梯锁10′开关打到驻停状态时,电梯则不再接收由按压召唤按钮11′而发出的召唤指令,若在打到驻停状态之前已经收到了召唤指令,那么完成已登记的召梯任务后,自动停靠在指定楼层,方便管理人员或者工程人员进对电梯进行维修与维护。
现在的楼宇中,为了实现更多人员的输送,提高电梯的输送效率,各个楼层通常设置有两台并行的电梯。通常设置并联梯召唤盒实现对两台电梯的控制,召唤盒上仅需要设置一套召唤按钮11′就能够对两台电梯发出指令,但是需要设置两套泊梯锁10′,每个泊梯锁10′分别控制一台电梯。但是设置两套泊梯锁10′使得操作复杂,且占用召唤盒的内部空间较大,导致召唤盒整体结构较大,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增加了拆装成本及生产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泊梯锁,用于实现对于两台电梯的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面板组件,通过应用上述泊梯锁,用于实现对于两台电梯的控制。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梯召唤盒,通过应用上述面板组件,用于实现对于两台电梯的控制。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泊梯锁,包括:
外壳,其内侧设置有第一静接片和第二静接片;
凸轮,固定在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的锁芯上,所述凸轮的外周开设有第三凹槽;
第一滑块,位于所述凸轮的一侧,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静接片相对的第一动接片;所述第一滑块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所述凸轮转动时,所述第一滑块伸入或者退出所述第三凹槽,并带动所述第一动接片与所述第一静接片抵接或分离;以及
第二滑块,位于所述凸轮的一侧,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静接片相对的第二动接片;所述第二滑块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所述凸轮转动时,所述第二滑块伸入或者退出所述第三凹槽,并带动所述第二动接片与所述第二静接片抵接或分离。
作为一种泊梯锁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伸入或者退出所述第三凹槽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伸入或者退出所述第三凹槽的第二限位块。
作为一种泊梯锁的优选方案,所述凸轮的外周还开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凹槽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只能容置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凹槽只能容置所述第二限位块,当所述第一限位块伸入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伸入所述第二凹槽中。
作为一种泊梯锁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凸轮的中心线方向设置的位置不同,所述第一限位块沿所述中心线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应,所述第二限位块沿所述中心线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08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