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9874.0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8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霍守东;吕公河;舒国旭;邸志欣;石太昆;吕尧;张光德;高正辉;徐雷良;单小彩;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杨晓莉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数据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野外采集时的条件限制,很难能记录到近炮检距尤其是零炮检距数据,原始地震数据中也有时会出现缺道、坏道和数据分布不规则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处理中波动方程偏移等多道处理算法的精度。因此,如何根据已获取的有用信息来恢复缺失的地震信息成为地震资料处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依据现有的地震信息如何获取高密度地震数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中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包括:
采用软阈值迭代算法,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稀疏系数;
采用硬阈值迭代算法优化所述稀疏系数,得到新的稀疏系数;
以所述新的稀疏系数作为所述软阈值迭代算法的初始稀疏系数,控制所述软阈值迭代算法和硬阈值迭代算法交替迭代,直至满足预设的收敛条件,得到最优的稀疏系数;
依据所述最优的稀疏系数,进行反稀疏变换得到重构后的地震数据。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
“采用软阈值迭代算法,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稀疏系数”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迭代搜索方向;
依据所述迭代搜索方向,并采用线性搜索法确定迭代步长因子;
依据所述迭代搜索方向和迭代步长因子,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稀疏系数。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
所述迭代搜索方向dk如下式所示:
dk=Θk+1-Θk
其中,所述Θk为第k次迭代得到稀疏系数,k≥1;所述Θk+1为第k+1次迭代得到的稀疏系数,且Θk+1=Hs(Θk-αkdk,μαk),所述αk为迭代步长,所述μ为拉格朗日乘法算子;
所述Hs为软阈值算子,且所述x为变量,所述T为阈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
所述软阈值迭代算法的初始步长αinitial按照下式所示的方法计算:
αinitial=||Θk+1-Θk||2/||Acs(Θk+1-Θk)||2
其中,所述Θk为第k次迭代得到稀疏系数,k≥1;所述Θk+1为第k+1次迭代得到的稀疏系数;所述Acs为感知矩阵。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
所述地震数据的稀疏系数如下式所示:
Θk+1=Θk+λkdk
其中,所述λk为迭代步长因子,所述Θk为第k次迭代得到稀疏系数,k≥1;所述Θk+1为第k+1次迭代得到的稀疏系数。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
所述预设的收敛条件为迭代次数达到迭代次数阈值,或迭代误差ε小于迭代误差阈值Tol;
其中,所述迭代误差所述Θk为第k次迭代得到稀疏系数,k≥1;所述Θk+1为第k+1次迭代得到的稀疏系数。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中地震数据重构装置包括:
软阈值迭代模块,配置为采用软阈值迭代算法,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稀疏系数;
硬阈值迭代模块,配置为采用硬阈值迭代算法优化所述稀疏系数,得到新的稀疏系数;
交替迭代模块,配置为以所述硬阈值迭代模块得到的新的稀疏系数作为所述软阈值迭代模块中软阈值迭代算法的初始稀疏系数,控制所述软阈值迭代模块和硬阈值迭代模块交替迭代,直至满足预设的收敛条件,得到最优的稀疏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98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二维低信噪比资料的叠加速度场构建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