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充放气密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9634.0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9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程;丁杰;黄科辉;裴志刚;叶育兴;陈小艳;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三维建造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放气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充放气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工艺常采用现浇固定模板的方式进行,模板的底部四周密封常常采用泡沫双面胶将其胶合,以达到底部密封的目的。当混凝土构件达到强度后再进行拆模,并处理底部泡沫双面胶,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施工工序较为繁琐,且对环境产生污染;第二,混凝土构件浇筑前需要对模板进行定位与固定,工作量大,且混凝土构件拆模时需等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时间周期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密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充放气密封装置,利用气压产生的活塞运动装置,通过对密封装置进行充气与放气,让其内部形成正压与负压,推动内圆柱筒与外圆柱筒之间的相对滑动,以实现底部橡胶与地面贴合与松开的目的,从而达到密封与运动的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移动式充放气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垫圈、气门芯、内圆柱筒、外圆柱筒和底部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芯下部连接至内圆柱筒上部并通过气孔内部连通,密封垫圈设置在外圆柱筒上端和气门芯上部的端盖之间,内圆柱筒下部连接底部橡胶;外圆柱筒内套入内圆柱筒,内圆柱筒可在外圆柱筒内上下滑动且滑动部位不漏气;气门芯上部的端盖、外圆柱筒内上部和内圆柱筒形成封闭气腔;该密封装置安装在移动式混凝土浇筑型腔内外侧底部;通过气门芯向气腔充入气体,气压推动内圆柱筒沿着外圆柱筒向下滑动,内圆柱筒下部连接的底部橡胶与地面贴合,实现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对底部的密封作用;通过气门芯对气腔抽气,在内圆柱筒与外圆柱筒之间形成负压,内圆柱筒向上运动,使底部橡胶与地面离开,实现混凝土浇筑型腔在地面上运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移动式充放气密封装置,其特征是通过对该装置进行充气与放气,使得该装置内圆柱筒与外圆柱筒之间产生正压与负压,从而实现内圆柱筒与外圆柱筒之间的相对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移动式充放气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门芯具有大于内圆柱筒下移距离的冗余长度。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气压产生的活塞运动装置,通过对密封装置进行充气与放气,让其内部形成正压与负压,推动内圆柱筒与外圆柱筒之间的相对滑动,以实现底部橡胶与地面贴合与松开的目的,从而达到密封与运动的效果,提高混凝土构件制造效率,并降低成本。同时该装置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密封垫圈,2、气门芯,3、内圆柱筒,4、外圆柱筒,5、底部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密封垫圈1、气门芯2、内圆柱筒3、外圆柱筒4、底部橡胶5,所述气门芯2下部连接至内圆柱筒3上部并通过气孔内部连通,密封垫圈1设置在外圆柱筒4上端和气门芯2上部的端盖之间,内圆柱筒3下部连接底部橡胶5;外圆柱筒4内套入内圆柱筒3,内圆柱筒3可在外圆柱筒4内上下滑动且滑动部位不漏气;气门芯2上部的端盖、外圆柱筒4内上部和内圆柱筒3形成封闭气腔;该密封装置安装在移动式混凝土浇筑型腔内外侧底部;通过气门芯2向气腔充入气体,气压推动内圆柱筒3沿着外圆柱筒4向下滑动,内圆柱筒3下部连接的底部橡胶5与地面贴合,实现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对底部的密封作用;通过气门芯2对气腔抽气,在内圆柱筒3与外圆柱筒4之间形成负压,内圆柱筒3向上运动,使底部橡胶5与地面离开,实现混凝土浇筑型腔在地面上运动。
使用过程中,通过对该装置的气门芯2进行充气,密封垫圈1外部在充气的过程中形成密封,让其内部形成气压,推动内圆柱筒3与外圆柱筒4之间的相对滑动,使底部橡胶5与地面贴合,以实现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对底部的密封作用;当对该装置进行放气时,在内圆柱筒3与外圆柱筒4之间形成负压,内圆柱筒3向上运动,使底部橡胶与地面离开,以实现混凝土浇筑型腔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三维建造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三维建造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9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