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地自动补偿灌溉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9434.5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于英杰;余宁;郝琨;韩志慧;李义林;刘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A01G25/16;E03B3/02;E03B1/04;E03F5/10;E03F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地 自动 补偿 灌溉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地自动补偿灌溉系统及方法,属于节水灌溉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上水池、下水池、雨水收集池、计算机系统;当下水池中没有水储存时,则通过调水管道将水源中的水运输到下水池;所述下水池和雨水收集池由管道连接,通过雨水收集池对下水池补水;所述雨水收集池上部分设置有两块斜着的挡板,两块挡板中间设置有雨水顺流管道。本发明本发明能够突破山地地形限制,充分灌水,有效收集雨水,提高了可用水的利用率;同时还用饭麦石对灌溉水进行了过滤,出水不含杂质,且含有作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地自动补偿灌溉系统及方法,属于节水灌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灌溉设施,由于天然地形和发展历史背景的关系,主要以川流式引水灌溉为主。我国西南地区仍处于水资源匮乏状态,山地经济作物的灌溉大多属于粗放型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而且很少对雨水进行储存利用,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浪费。山地作物的灌溉水源或者是通过长距离的输水管道从高处引来,或者是用水泵从山脚或山腰的小山塘抽提而来,长距离的引水,难以持续保障山地作物灌溉所需的水量。所以设计一种山地自动补偿灌溉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地自动补偿灌溉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阶段西南山地水资源匮乏,不能对灌溉地进行充分灌溉的问题。改变山地粗放型灌溉方式,对雨水进行储存利用,提高可用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山地作物灌溉所需的水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山地自动补偿灌溉系统,包括上水池1、下水池8、雨水收集池17、计算机系统4;所述上水池1的左上端和下水池8的左下端由上水管道2连接,上水池1的右上端和下水池8的右上端由下水管道11连接,下水管道11在上水池1中的位置比上水管道2低;所述下水池8内设置有与上水管道2连接的水泵10;所述上水池1内设置有水位感应器Ⅰ6,下水池8内设置有水位感应器Ⅱ12;所述下水池8右端设置有灌溉管道3;所述下水池8与水源5通过调水管道7连接,当下水池8中没有水储存时,则通过调水管道7将水源5中的水运输到下水池8;所述下水池8和雨水收集池17由管道9连接,通过雨水收集池17对下水池8补水;所述雨水收集池17上部分设置有两块斜着的挡板18,两块挡板18中间设置有雨水顺流管道19;
所述水位感应器Ⅰ6检测到上水池1中蓄水量不够时,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系统4,通过计算机系统4的调控,将下水池8中的水通过水泵10从上水管道2运输到上水池1中;所述水位感应器Ⅱ12检测到下水池8中蓄水量过多后,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系统4,计算机系统4将多余的水从灌溉管道3排泄出来;当上水池1中的蓄水量足够且下水池8中蓄水量不够时,通过下水管道11将上水池1中的水排到下水池8中。
所述灌溉管道3上设置有多根支管24,所述灌溉管道3和多根支管24上都设置有减压阀13;所述调水管道7为S管道,S管道上设有低处可闭合开口14以及单向阀Ⅰ15。
所述雨水收集池17具有排污装置,包含了排污口20、排污泵21、排污管道22;污泥通过排污口20、排污泵21从排污管道22排出。
所述管道9内设置有单向阀Ⅱ23和饭麦石层16;所述单向阀Ⅱ23用于防止下水池8中的水逆流进入雨水收集池17中;所述饭麦石层16用于对收集的雨水进行过滤,调整水质。
所述上水池1和下水池8有若干个,每个上水池1、下水池8都有其对应的雨水收集池17以及灌溉管道3。
一种上述系统进行山地自动补偿灌溉的方法,当雨季雨水充沛时,雨水收集池17收集雨水,雨水通过管道9中的单向阀Ⅱ23,经饭麦石层16过滤后进入下水池8中,下水池8的右端具有一个水位感应器Ⅱ12,当水位感应器Ⅱ12检测到水池中蓄水量过多时,由计算机系统4控制将下水池8中的水通过灌溉管道3中的多个支管24排泄出来进行灌溉;
当天气干旱且下水池8中没有雨水存储时,由计算机系统4控制通过调水管道7将水源5中的水运输到下水池8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9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渗流浇灌系统
- 下一篇:集成灌溉与施肥的智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