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8709.3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若;常洪文;黄吉军;张小畏;谢超;廖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错位 控制 方法 卷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所述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步骤S20,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θ01,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31,步骤S31,调节施加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一极片垂直。上述方法可以使得第一极耳向后或向前产生偏移,使得第一极耳的错位现象得到控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通常将电极组件的尺寸做的相对较大。对于卷绕式的电极组件而言,则需要增加极片卷绕的圈数,从而提高卷绕式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
通常,极片上未涂覆活性物质浆料的部分经切制形成极耳,在极片的卷绕过程中,各极耳层叠在一起。然而,当极片的卷绕圈数增多时,极耳层叠时就会出现明显的错位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能够改善极耳的错位现象。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所述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和/或
获取卷针从第二计时零点到T2时刻所转过的第二角度值θ2,所述T2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二极耳的这一时刻;
步骤S20,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θ01,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31,和/或
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值θ2是否等于第二预设值θ02,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32;
步骤S31,调节施加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一极片垂直;
步骤S32,调节施加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压力,所述第二压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二极片垂直。
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20之后还包括:
步骤S22,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θ01,如果是,进入步骤S41,反之,进入步骤S51,和/或
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值θ2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θ02,如果是,进入步骤S42,反之,进入步骤S52;
步骤S41,减小所述第一压力;
步骤S42,减小所述第二压力;
步骤S51,增加所述第一压力;
步骤S52,增加所述第二压力。
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41还包括:增加第一极片的张力,和/或
所述步骤S42还包括:增加第二极片的张力。
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51还包括:减小第一极片的张力,和/或
所述步骤S52还包括:减小第二极片的张力。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8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极片自动叠片机
- 下一篇:负极预锂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