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行车能量回收利用刹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5528.5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4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明;韩飞;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L1/02 | 分类号: | B62L1/02;B62M21/00;B62M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1006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锁 止轮 离合棘轮 棘齿轮 扭簧 自行车 能量回收 刹车系统 齿轮壁 自行车刹车系统 啮合 嵌套 能量利用率 车轮花鼓 车轮轮轴 棘轮运动 控制装置 快速启动 刹车片 有效地 坡道 车流量 联动 内齿 外齿 拥堵 断开 镶嵌 路段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行车能量回收利用刹车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轮花鼓上的离合棘轮,镶嵌于所述离合棘轮上的棘齿轮,所述棘齿轮的外齿与所述离合棘轮内齿配合已形成棘轮运动,所述棘齿轮端部设置有刹车片;还包括设置在车轮轮轴上的离合锁止轮,所述离合锁止轮上嵌套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所述离合锁止轮的齿轮壁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棘齿轮的齿轮壁上,所述离合棘轮与所述离合锁止轮可相互啮合,且所述离合锁止轮上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离合锁止轮与所述离合棘轮联动或断开的控制装置。有效地提高自行车刹车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为骑行者启动自行车提供助力,更能在一些坡道路段或者车流量集中的拥堵地段快速启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能量回收利用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出行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自行车这种绿色方便的交通方式越来越流行,同时在高校内,自行车仍然是学生主要交通工具。
目前的自行车刹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碟刹、鼓刹或者V刹,这些刹车方式是通过刹车器与车轮转动部件的摩擦降低车速进而使自行车停止下来,也即只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将自行车刹车滑行时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散失掉,当人们再次骑行的时候,需要重新费力的踩动自行车踏板。
因此,如何提高自行车刹车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能量回收利用刹车系统,能够提高自行车刹车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为骑行者启动自行车提供助力,更能在一些坡道路段或者车流量集中的拥堵地段快速启动自行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能量回收利用刹车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轮花鼓上的离合棘轮,镶嵌于所述离合棘轮上的棘齿轮,所述棘齿轮的外齿与所述离合棘轮内齿配合已形成棘轮运动,所述棘齿轮端部设置有刹车片;还包括设置在车轮轮轴上的离合锁止轮,所述离合锁止轮上嵌套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所述离合锁止轮的齿轮壁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棘齿轮的齿轮壁上,所述离合棘轮与所述离合锁止轮可相互啮合,且所述离合锁止轮上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离合锁止轮与所述离合棘轮联动或断开的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自行车三脚架斜连杆上的刹车筒,所述刹车筒内置有螺旋刹车轴,所述螺旋刹车轴端部设有摩擦片,且所述刹车片的外圈嵌入至所述刹车筒端部的凹槽内,以使所述摩擦片在刹车制动过程中抵接于所述刹车片。
优选地,所述螺旋刹车轴的另一端设有空槽和阶梯轴,所述螺旋刹车轴的空槽内设置有刹车拨杆,且所述刹车拨杆铰链于所述螺旋刹车轴上的铰链孔,所述刹车拨杆的另一端的通孔与刹车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螺旋刹车轴的阶梯轴上设置有储能拨杆,所述储能拨杆抵接于所述离合锁止轮,以实现所述离合锁止轮与所述棘齿轮联动。
优选地,所述储能拨杆的端部设有用于阻止所述储能拨杆转动的锁止齿,所述锁止齿抵接于所述离合锁止轮的齿槽。
优选地,所述离合锁止轮嵌套在车轮轴衬套上,所述车轮轴衬套固定于所述车轮轮轴上。
优选地,所述离合锁止轮的孔配合表面和所述车轮轴衬套的轴配合表面均加工有沟槽,且所述离合锁止轮与所述车轮轴衬套配合以润滑形成轴向运动和相对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车轮轴衬套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复位环连接,所述复位环嵌于所述车轮轴衬套端部的阶梯轴上,且所述复位环可轴向滑动。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离合锁止轮上的锁止轮外挡圈,所述复位环嵌入所述锁止轮外挡圈与所述离合锁止轮形成的环形槽内。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离合锁止轮上的锁止轮内挡圈,所述锁止轮内挡圈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扭簧的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55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板改性速生杨木的施工工艺
- 下一篇:防滑耐磨陶瓷砖的制备方法